本网讯 抑郁症是一种全世界都为之困扰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3.22亿。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我国抑郁症患者将近5000万,新冠疫情后,抑郁症的患病人数更是大幅增加。但事实上,国民对于抑郁症的了解还知之甚少,错误的认知是阻碍患者诊疗的最大障碍。正确认识和理解抑郁症,是你我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好心情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灵北中国及抑郁研究所,共同打造《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从国民抑郁症现状、抑郁症患者现状、患者就医现状、患者用药现状以及预防与干预等5个方面客观、全面反映我国抑郁症全貌及变化,呼吁国民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并探讨更有效果、更有效率的全新诊疗模式,从而打好抑郁症这场战役。
![1.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f79235c57a7281327525ed629f8bff22.png)
![2.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b2ae304fb24dae1ef6812f8391bf599d.png)
抑郁是国民的高发情绪,其背后更多的是情感的压抑。据用户调研结果显示,情绪压力和亲子关系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其次为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
51%的患者在2年以内被确诊为抑郁症,32%的患者患病时长为3-5年,16%的患者患病5年以上。
![3.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e254fb8e866fc0a2f61205538ea9a9f4.png)
![4.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9dd9b0928dfe1a96df6187561582c6bc.png)
![5.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dc51e18dc3f22366e26f5f3496a06872.png)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需社会重视。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学业压力已经成为压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
![6.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0d11db15c393ed07b209e3163affea70.png)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病态的家庭环境是使其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7.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94746f82a103a0df0f77a3c039c86112.png)
![8.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ca9a1a8228b17586dc432317499dd765.png)
然而,虽然有一半的抑郁症学生患者会通过朋友倾诉、父母沟通或其他渠道进行求助,但仍有46%的学生没有寻求任何帮助,而近30%的学生从未想过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在社会、家庭、个人之间构成良好的动态关系,相互影响、促进改变。
![9.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73a6b0007babe83e0ff9660b431b17a8.png)
![10.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586da74ca4a3720ca252c008feb82f32.png)
近年来,职场抑郁不断侵袭着职场打工人,职场抑郁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在众多职业中,互联网以及教育培训行业已成为抑郁症“重灾区”。
91%的患者认为,职场环境为工作者带来了焦虑和抑郁,不仅如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交恐惧”、“缺乏目标”等不良情绪。同时,84%的职场抑郁患者还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11.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9f26f68473102bebdc859a7f716a57ca.png)
![12.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f4b0abdfb481f273751f1c33edb5ddb7.png)
职场抑郁关乎甚大,如果不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公司生产力会下降。调查显示,86%的公司没有给员工提供心理关爱服务,52%的患者认为抑郁后生产力的损失程度非常大。
![13.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586b2003aa4a7cec9891983d064e0229.png)
![14.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29211e6d17ad8fc115e97c73bb31adbd.png)
从性别视角出发,女性更容易被抑郁症“找上门”,其抑郁占比高达68%。相比男性,女性通常面临着更复杂的心理问题。
![15.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8a4589b64d20179f8c073179bf612145.png)
![16.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8502312951097554f6b759d6c86b6523.png)
调查显示,63%的女性曾罹患产后抑郁。女性患上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多种,社会家庭身份的变化、哺乳喂奶、家庭关系等,是诱导产后抑郁爆发的几大主要导火索。严重产后抑郁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的倾向,必须给予重视及警惕。然而,40%的女性在患上产后抑郁时被家人漠视,部分家属对女性产后抑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矫情”层面,甚至出言讽刺。
![17.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c7b994468270e99c5d2dee3709141d2b.png)
更年期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这一时期,女性面临着来着子女、家庭和社会等多方的压力,她们的抑郁发作常伴随着“无助”、“孤独”、“烦躁”、“莫名生气”等多种不良情绪。
![18.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607d6251d4a0e3997ddace6d540645a7.png)
![19.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4a11db8ca9d5bbd38ec4bb993aed23e6.png)
步入老年阶段的抑郁症患者主要焦虑来自于慢性疾病的治疗。老年患者在罹患抑郁症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多处于独居状态,他们的孤独和抑郁不为人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将会使得老年人自杀率升高,从而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打击。而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医院排队时间长、身体行动不便、购药环节负责、对疾病认知不充分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20.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ed086f3ddbd2c2aa11c42be767119a9c.png)
抑郁症对大多数人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疲惫”、“动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仅有18%和3%的患者认为自己当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好和非常好。
![21.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462c30788cfb3ef7ac6b1360846df35d.png)
![22.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e86b5196d0f8efe6e27961cae9e1125a.png)
当下,抑郁症患者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痛点。“费用高”成为阻挡患者长期接受心理治疗的“拦路虎”。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变胖”、“恶心”、“手抖”、“便秘”等副作用是患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抑郁症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据调研结果显示,近72%的人存在着复发现象,而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疾病复发的首要原因。
![23.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43d11f51a8fd606af5a8dd1fb359fb11.png)
目前国内心理行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很多患者担心不靠谱医生不仅浪费钱还对自己的病情没帮助,所以首次就诊时,58%的患者会选择公立综合三甲医院,30%的患者选择在精神专业医院就诊。由此可见,公立、权威医院和医生,仍然是目前抑郁患者治疗的优先选择。
![24.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c3b805c6f3b24f2ba2f1b0bef3c3659b.png)
![25.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558403cf8f34550c3be0ccb1261dd1f0.png)
疫情后,线下就诊面临着出行困难、流程复杂、花费时间过长等问题,43%的患者在疫情之下改变了就医方式,27%的患者选择网上购药。但调研显示,仍有47%的抑郁症患者对所服用药品不够了解。
![26.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b08c5a60eacf5ecb2bd656ab85ce2401.png)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我国心理治疗服务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互联网医疗在破除医疗服务时空壁垒、提升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凸显个性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提高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对在线诊疗的接受度。据2022年好心情平台调研数据显示,94%的患者能够接受线上互联网医院问诊。
![27.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fa6c8934af74cabe89db44a7d14c8b6d.png)
信息时代,患者了解抑郁症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如70%通过心理类的微信公众号(如好心情互联网医院),44%通过B站、微博、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平台。
![28.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370140057382dcf06d56632ca3b20301.png)
![29.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f6dec28d5a7e5bb05b94ca37eed21b98.png)
![30.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20122808338900199a5ac5f528c746f5.png)
![31.png](http://www.zgqywhcbw.com/d/file/hy/xw/2022-07-04/e4b3c8365f70021b695986b9f04a7829.png)
其实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它困扰着绝大多数的人群。抛却现有的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还有很多的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察觉,也还有很多人存在着走向抑郁的隐患。
作为媒体、精神心理健康平台以及医药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公众正确认识抑郁症,帮助患者得到专业的帮助与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