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最初以线上选座、卖票起家,随着对电影出品和发行的深度参与,近两年迅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霸主级存在。
观众买票看电影大多会依据猫眼评分。而评分高,票就卖好,票房就高,院线排片就会优先考虑。
以前,猫眼自己不出品电影,卖哪部电影的票都一样。而现在是自己出电影自己卖,你说猫眼在电影评分上,能一碗水端平吗?卖别家电影的票时,还会上心吗?
以这次春节档为例,猫眼评分最高的是《你好,李焕英》,评分高达9.5;最低的是《侍神令》,评分8.5。豆瓣评分最高的《你好,李焕英》,只有8.1分;评分最低的是《唐人街探案3》,只有5.6分。
而《你好,李焕英》未上映前,排片只有《唐人街探案3》的一半,口碑逆袭后,排片才后来居上,票房也开始高速增长。可见口碑评分的重要。《人潮汹涌》的导演呼吁院线多给一些排片,实际上是没用的。没有口碑,就没有票房,院线不可能傻到把黄金时间给到卖不出票的电影。
眼下的猫眼,因为烧钱抢占市场份额尚未盈利,但已势不可挡,电影业最强的商业模式基本成型。老汪,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不是好事。
建议平台反垄断部门对猫眼给予重点关注,后续不要出现烂片也有高评分的情况,干扰到观众的观影权。更要防范猫眼资本层面的无序扩张。毕竟猫眼背后的投资方就有互联网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