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艺,豆瓣评分能到8.0的,比《权力的游戏》里能活到大结局的主角还稀罕。
最近爱奇艺又搞出了这么一档名叫《我是唱作人》的节目,播出四期后评分刚好稳在了8.0这道分水岭。
跨过山丘,没几个人在等候。
《我是唱作人》的导演车澈,估计不少都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他就是那个打造出让中国Hip-hop从地下大举进军主流的《中国有嘻哈》的“冷面胖虎”。
车澈这个名字对于一档音乐节目而言代表着两件事,一是对于音乐的专业态度,二是对于搞事情的专业态度。
《唱作人》邀请8位在各自领域已成名的唱作人进行原创音乐比拼,由现场101位固定的大众评审在两两PK中选出胜者,每期的赛制都会稍有变化,甚至连淘汰人数都并非确定的。
首发阵容,毛不易、梁博、曾轶可、热狗、王源、高进、陈意涵、汪苏泷,在第一轮淘汰后第三期补位加入的是萨顶顶。
这个名单,要流量有流量,要话题有话题,精准打击各个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审美品位的受众,看起来是想不火都难的注定爆款,大有当年《我是歌手》首播时候的架势。
然而第一期播出后,冲上热搜第一名的既不是参赛歌曲也不是选手们的言论,而是王源的发型。
如果一档音乐节目观众最关注的东西是歌手的造型,或是谁和谁坐在一起的尬聊好好笑,而非音乐本身和参与者对音乐的态度,那这个节目基本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
好在,《唱作人》在后面几期迅速做大做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成功加入了我的每周必看豪华套餐。
实话实讲,在《唱作人》之前,当目前为止出场的几位歌手日常会刚频率出现在我自己的歌单中的唯有毛不易,其次就是狗哥的几首老歌。
看过《唱作人》之后,梁博、曾轶可成功占据了我近期歌单的大半壁江山,王源、高进这两个我曾经习惯性远离的名字获得了我的理解。
《唱作人》能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绝对是其多变且极具对抗性的赛制。
从前4期来看,节目组对戏剧性的追求明显超过了所谓的公平性。
拳赛般的比拼方式,让参与者即便表面上表现的再佛系也遮不住水面之下的暗潮汹涌,想必任谁也不愿意接受在一对一的battle中败北吧?
这对于看热闹从来不嫌事大的观众而言,无疑是有趣的,同时又够新鲜。
你看第三期中落入下位区的梁博,面对小黑屋里除了跷跷板就只能席地而坐的命运,虽然很真诚的表达着自己当下内心实比起失落更多的是高兴,可梁博身体却还是自始至终抗拒坐在下位区的地板上,仿佛生怕在此扎根。
我可以输,但我不能表现的像个失败者。
这也许就是梁博那一刻的心境吧?
唱作人的互选,Demo试听后的互评,各位区之间的人员变动,都处理的火药味和悬念十足,每一个创作者都被迅速激出了面上笑嘻嘻心中我不服的好胜心。
歌手们的互相点评,我相信剧组肯定是在录制时提出了优点和缺点两方面的问题,然后靠剪辑春秋笔法来塑造观众喜闻乐见的冲突。
综艺毕竟是有设计的,虽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也仅仅就是可见一斑了。
而且你看见的是脑袋还是屁股,那还得节目组说了算。
热狗的狠话,梁博的高冷,王源的彩红屁,汪苏泷的不服,高进的不甘,曾轶可的keep real,毛不易的佛……人设清晰,各具特色,满满看点。
《唱作人》另外一大让我感到惊喜的设计,就是饱受诟病的101评审团。
从年龄、收入、常驻城市构成来看,这101人绝对代表不了当下最广大的中国流行音乐听众,却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的消费者。
听歌的人,和愿意为了听歌掏钱的人,在我国差别还是不小。
这群人的点评,有时客观讲理,有时则完全凭借主观喜好,大体来看就是四个字——随心所欲。
这不就是普通人平时听歌的状态吗?好听就多听几遍,不好听就切歌,有的人听曲,有的人看词,有的人图的是“高级”,有的人求的是“打动”。
相较《歌手》中观众评委的点评总是不痛不痒,《唱作人》的评审个顶个表达欲旺盛,几期看下来甚至还有几位明显是给自己准备了人设的,戏多且抓马,正如当下写出这篇文章的我。
得,观众也不用一边看节目一边上网读什么点评了,《唱作人》把最不讲理和最讲理的观众评价都已给你准备好。
不过固定评审团的弊端也不是没有,他们很容易对唱作人的歌曲产生审美疲劳,然而成熟的创作人往往都有自己相当显著的个人风格,这对唱作人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但对参加《唱作人》这个节目来说则注定会成为一大劣势。
据说《唱作人》在第五期后首发歌手将全员更换,这大概也是避免唱作人们创作力枯竭和评审们审美疲劳的不得已方案了。
当然,《唱作人》作为一档音乐节目,其核心还是唱作人和他们的作品,不然以上所有都是白给。
毛不易,第一期刚结束狗哥就开始把他称作“毛大师”,这位腼腆、低调甚至走起路来稍有些佝偻的小伙,台下偶尔开口便是笑点,台上但凡开口便是惊艳,倒也真是有几分隐世不争的大师范儿。
民谣大概是这种有竞技性的舞台上最不讨喜的类型之一了,但毛不易硬是做出了《东北民谣》、《水乡》两首南北中国风的民谣精品,又在第四期贡献出了一首与自己此前作品风格截然不同的《呓语》。
热狗,在Trap的时代扛着那杆不变的Old school大旗,却也不停向观众展现着old school有多少可能性,《Hip-hop没有派对》的愤怒,《改变》的扎心,《Do You Remember》的热血与怀旧,甚至透出了一种专属的温柔。
梁博,啥也不说了,他到目前为止的每一首歌我都能循环无数遍,《表态》足足7分半钟,却没有一次让我觉得太长。
喜欢梁博的歌不需要别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歌曲那种流淌着的舒适感。但也必须得说,这些好听的歌在愉悦了我耳朵的同时,没有哪一首中的哪怕一句歌词给我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曾轶可,我在《唱作人》之前对她的印象只有6个字,“绵羊音,狮子座”。
如今,她在我心中是中国最顶级的作词天才之一。
与梁博刚好相反,曾轶可音乐的风格并不多么讨好我的耳朵,她演唱上的劣势应该也无需多说,但她的作词能力相信是令大多数文字工作者羡慕的。
她的词不是在叙事,而是有着相当强烈的感情传递。
《彩虹》,“拥抱是羞耻,拥抱是禁忌,可对我来说,拥抱是命运。”这首歌可以直接用作娄烨电影的插曲。
《躯壳》,“如果需要证明,请打开我的眼睛,把我的心看清,进入我的生命。”
《水的记忆》,"水没有形状,但是水有声音,所以说有记忆。”
萨顶顶,在我看来,中国有这样的唱作人实乃大幸。不过她目前为止两首歌中能让人听懂的那部分歌词实在都直线拉低了整体水准。
《与生俱来》,“长大的你站在十字路口有些慌张,需要勇气选择方向。”
《盘》,“没有什么界定边界,没有什么限制你表演,所有一切都在完美表现。”
这是啥?天籁里嗅到土味,失落感把惊喜冲淡到近乎荡然无存。
王源,第一期时他说:“请不要因为我是王源,就否定我的歌。”
实际上,正因为他是王源,一个刚成年的新晋创作者,我们这些观众和那些前辈才会对他的歌保持期待与宽容,他也更容易超出观众的预期。
还记得当年TFBOYS刚出道时,组合中有两个人说要考取中央音乐学院,走唱歌这条道路,将之视为自己的梦想。最后,王源选择了伯克利,另外两位队友则进入了更加契合当下娱乐圈市场的北电和中戏。
王源也是组合之中第一个推出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成员,可见他对做音乐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有多坚定。甚至连参加《唱作人》,也是在团队因为种种考虑拒绝后王源自己要求一定要参加的,用车澈的话说:“团队想拦都拦不住。”
凭他对音乐这样认真的态度,我就愿意成为他的听众,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作品。
在节目中,他也确实几度令人惊喜,第二期的说唱,第三期情感表达强烈到在台上泣不成声,第四期则献上了一曲与自己年龄无比契合的校园民谣。
王源的《吆不到台》,完成度说不上多高,各部分之间割裂感明显,但可以营造的反差却成功让人眼前一亮嗨翻全场。第四期的《姑娘》不论是用词还是旋律都相当简单,在我看来却是他在《唱作人》舞台上的最佳表演,自然程度堪比毛不易。
高进,即便是我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为他的受众,却也理解了他所追逐的是身为音乐人的尊严。你也许不需要高进,但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需要属于他们的音乐,高进本就不是为他受众之外的人在创作的,他那些朗朗上口的大流行带给基数庞大听众的力量与感动是真实存在的。
《我是唱作人》,是一个属于人的舞台,音乐是他们的语言,诉说着昨天、今天、明天,在这个属于旋律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真正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