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码新闻 > 电脑新闻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导读: 往神州大地靠岸的AMD Ryzen 处理器,被赋予“锐龙”的本土化名字,让不少AMD忠实粉丝欢呼雀跃!诚然,自从2011年AMD推出FX系列处理器后,有着浓厚中华特色的“龙”字命名处理器在高端市场销声匿迹。恰好

往神州大地靠岸的AMD Ryzen 处理器,被赋予“锐龙”的本土化名字,让不少AMD忠实粉丝欢呼雀跃!诚然,自从2011年AMD推出FX系列处理器后,有着浓厚中华特色的“龙”字命名处理器在高端市场销声匿迹。恰好这几年,是AMD高端市场折戟的几年。似乎,似乎AMD也有先见之明知道旗下FX的模块化架构注定打不过对手,而让“龙”字偃旗息鼓,避免搞砸了自己招牌。

借着锐龙靠岸的旋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锐龙饕餮之开胃菜,回顾下AMD CPU历史带有“龙”字的产品系列。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开天辟地:速龙活跃时间:1999年6月23日至2001年6月

把时间拨回上世纪末,AMD K6-2在与当时Intel Pentium II的竞争中取得了翻身,凭借着AMD 3DNow!和超标量MMX技术,同时支持100MHz系统总线,让全世界认识了AMD的实力。

第一代速龙:代号K7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 Athlon

到了1999年,来到了与Pentium竞争的时期。AMD第七代架构x86处理器正式面世,再次叫板Intel。在K7发布之际,AMD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代号作为型号,自然要想到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带作为代言。取自田径运动的“十项全能” (Decathlon)。第一款Athlon处理器于1999年6月23日首度亮相。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赋予了速龙的名字,开启了AMD与龙的不解之缘

当时AMD看到了Pentium处理器在中国以奔腾的命名加上当时的奔腾电视广告效应而变得家喻户晓,自然AMD也要为中国市场考虑想出一个本土化的好名字。根据Athlon的读音,取名“速龙”的谐音。自此,一个影响所有DIY玩家的名字面世。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相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DIY玩家没玩过这种CPU吧?

第一代Athlon处理器并没有后缀,而是直接带频率而代表型号,这与当时Pentium III保持一致。首批处理器的频率介于500到700MHz之间,制程250nm,其插槽为Slot-A,这种独特的插口是老DIY玩家的回忆。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显卡那样插到主板的CPU见过没?

与Pentium II的Slot 1相似,但两款插槽并不兼容(反转180度)。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当年AMD的1GHz里程碑广告

1999年11月29日,AMD推出了代号K75的180nm制程Athlon处理器,虽然架构没有变化,但是先进的制程让提频降低了难度,频率介于550MHz到1000MHz之间。2000年3月6日,一个CPU历史里程碑的一天,AMD抢在Intel之前推出了1GHz处理器的版本,Athlon 1000,这可让自诩最强的Intel颜面何存,于是这事件成为了后来Intel不惜一切追求高频(NetBrust架构)的导火索。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值得铭记的CPU:Athlon 1000,不仅仅因为它的第一,更因代表了当年独特的设计

同时,Athlon处理器还创造了一个纪录,就是一级缓存的容量刷新了当时的纪录——分离的128KB的2路关联缓存,还有512KB的半速L2 cache,加上当时频率都压制着Intel,更不要说AMD一直以来的高性价比传统了。所以第一代的Athlon是风光的。

第二代速龙:代号Thunderbird

2000年6月5日,AMD乘胜追击,发布了"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处理器,由其核心英文含义而被俗称为“雷鸟”。该系列的Athlon处理器以0.18微米工艺制造,并率先使用较为先进的铜互连工艺,但却使用了较为落后的陶瓷封装。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Thunderbird 速龙回归针脚设计

此系列有100 MHz和133 MHz两种外频的型号,频率从650 MHz到1400 MHz,带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使用Socket A接口,和Intel一致,抛弃了庞大的插槽,回归针脚。

这一代雷鸟的命名依然和上一代一致,即Athlon+频率数字。由于频率和K7的重合加上有不同外频,于是在1000MHz后的型号还加了B或者C的后缀,以区分。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以前大家都用WCPUID这个目前已经不存在的软件来查看CPU信息

第二代速龙的性能依然和当年铜矿架构的奔腾III平起平坐,只不过当时Intel也不是省油的灯,后期推出了图拉丁架构的奔腾III以及在2000年年底推出了划时代的奔腾4来迎击略显落后的速龙。不过,由于为了扶持奔腾4上位,当时桌面版图拉丁奔腾III夭折了,可惜可叹。这也给了AMD研发下一代架构带来喘息之机。

问鼎高峰:速龙 XP

活跃时间:2001年10月9日至2004年12月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 XP

速龙 XP,也就是Athlon XP的中文名。是AMD在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基础上改进而来,前后共发布了Palomino、Thoroughbred、Barton三代的Athlon XP,还有Barton简化版Thrton,同样使用Socket A接口,却改用了更为先进的OPGA封装。并继K5时代后,AMD重新使用了PR值来标称处理器性能。同时,当时还有速龙 MP的产品线,只用于非DIY硬件领域,所以我们不多介绍。

第一代速龙 XP:代号Palomino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Palomino Athlon XP,正方形的DIE是这一代的特色

对于频率与性能的理解,AMD与Intel开始分道扬镳。前面已经提到Willamette的Pentium 4开始了频率制霸的道路,而AMD的依然进行小修小改,推出Palomino的Athlon XP。XP的名字,蹭上了当时十分火热的Windows XP的热点。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XP 1700+,2001到02年上半年的CPU主流市场的主角

Palomino Athlon XP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采用133 MHz外频,带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依然采用Socket A插槽。该系列PR值为1500+至2100+之间,实际频率分别为1333到1733MHz。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根据当年外媒评测,Palomino Athlon XP轻松灭掉高频率的P4处理器

集成超标量浮点运算单元的设计,兼容SSE指令集,让Palomino Athlon XP的性能让当时的业界十分震惊。因为人们第一次见识到Intel的中流砥柱P4处理器被打得如此的狼狈,即使后来Intel推出了130nm制程的Northwood P4,在超长而且效率低下的管线拖累下,首发最高频的2.0GHz却被Athlon XP 1900+打得满地找牙,除了商务应用,全部被Athlon XP技术性击倒。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Palomino Athlon XP的发热量让大家第一次认识到第三方散热的重要性

平心而论,Palomino Athlon XP是笔者玩DIY历史中第一颗印象最深的CPU。说句题外话,当年看某杂志2002年的一期评测对AMD对Intel CPU全家族包围的性能压制,笔者还记忆深刻。从Palomino Athlon XP这一代开始,AMD CPU就被贴上游戏性能良心的标签。不过由于当时180nm制程面对越来越高的频率提升,Palomino Athlon XP唯一的不足就是那可怕的发热量。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Palomino Athlon XP开始划线破解倍频大法已经失效

顺便提一句,从Athlon开始的铅笔大法黑科技解锁倍频的方法,在Palomino Athlon XP这一代终于被AMD封锁了。虽然当时不断传出Palomino及以后的Athlon XP都能成功解锁倍频的消息,但是成功率不高,也有烧硬件的风险。于是,Athlon XP的超频逐渐往超外频靠拢了。但是,即使这样也依然不减其超频魅力,Athlon XP 1700+超频到2700+比比皆是。不仅AMD,Intel也有历史首次实现超频幅度达到1GHz的CPU。那段时期,可谓超频的盛世。

第二代速龙 XP:代号Thoroughbred

Palomino Athlon XP犹如脱缰的野马,脾气火爆。为了冷静下来,130nm工艺愈发重要。同时,Northwood P4在130nm的加持下,凭借着超长管线的特性,频率紧喷。“将勤补拙”的P4很快重夺性能领先地位。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得益于130nm制程,Thoroughbred 速龙 XP的核心面积减小

2002年6月,AMD终于推出了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采用了130nm工艺,降低了功耗。不过内部线路并没有进行多大的改进,依然是256 KB的全速L2 cache,与Palomino Athlon XP相比在性能上没有任何提升。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Thoroughbred 速龙 XP 1700+

不过130纳米的工艺在初期遇到了困难,所以高频率的Thoroughbred Athlon XP大量铺货时间也是一拖再拖,直到2002年11月才大量上市低频率的Athlon XP 1700+与1800+。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当时的133MHz外频的Thoroughbred 速龙 XP超频能力不俗

Thoroughbred Athlon XP真正的实力,为B0步进版本。B0版拥有133 MHz和166 MHz两种外频的型号,PR值为1700+至2800+之间,其中B0版的1700+和1800+只拥有133 MHz外频。正因为较低的外频,加上130nm制程带来更低发热与功耗,使得这两颗CPU相当能超。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166MHz外频的Thoroughbred 速龙 XP 2500+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不变的架构带来的滞后,让走频率的奔腾4性能逐渐赶上来并超越

由于架构没有任何变化,只靠频率提升的新一代Thoroughbred Athlon XP在与当时的动辄3.06GHz P4超线程处理器相比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不过,凭借着AMD传统的砸价策略,低端的Thoroughbred Athlon XP杀入500元以下价位,曾一度在零售市场上几乎完全压制住了缩水严重的赛扬处理器。

第三代速龙 XP:Barton

“巴顿将军”来了!老DIY玩家的掌声在哪里?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巴顿”速龙 XP

第三代速龙 XP也是最后一代速龙 XP、也是速龙 XP最后的辉煌。由于Thoroughbred Athlon XP的推迟,AMD在新核心的研发更加谨慎,待到130nm更加成熟与产能更高时在推出。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巴顿的核心面积更大,就是因为内置了多一倍的二级缓存

2013年2月10日,Barton横空出世。依然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带有512 KB的全速L2 cache,拥有166 MHz和200 MHz两种外频的型号。PR值为2500+至3200+之间。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巴顿可谓当时的现象级超频神器,当时的媒体还争相报道

其中,Barton 2500+,成为了现象级的超频神器。采用166MHz外频的它,在不改变散热条件下,只需轻轻一点,166MHz稳定超频到200MHz外频,摇身一变变成Barton 3200+!中端的价格,轻松超频后性能叫板P4顶级产品。一时之间,满电脑城都是巴顿的回声。在速龙 64出现之前,巴顿可是速龙 XP最后的疯狂。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虽然增加一倍二级缓存,但是当时巴顿依然不敌超高频的奔腾4,只剩下性价比卖点

相比之下,由于Barton 2500+太经典了也太好超了,导致巴顿高端的CPU产品线销售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作为DIY玩家,Who Cares?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Thorton架构的速龙 XP

此外,为了更新低端产品线,AMD推出了Thorton架构的速龙 XP,在Barton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同样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拥有133 MHz外频,但只带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有2000+、2200+、2400+三种型号。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性价比与超频两大特性,为AMD后续CPU发展埋下基调

总的来说,速龙XP,是AMD作为良心的企业形象的开始。性价比与超频性,让当时的DIY玩家玩得美滋滋。同时,面向用户实际应用的研发方向,也为下一代的处理器的辉煌,埋下了铺垫。

一骑绝尘:速龙 64

活跃时间:2003年9月23日至2008年5月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抢注x86-64技术

经过速龙XP时代的洗礼,让AMD知道单纯的性能竞争无法破坏Intel庞大渠道与市场的根基,必须以底朝天的变革来带动整个市场的风向。抓住当时初露端倪的64位寻址运算,不同于Intel傲娇的IA-64的指令,AMD选择了兼容性极高的x86-64指令,从研发之初,就已经备受关注。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64

终于到了笔者15岁生日那一天,也就是2003年9月23日,K8架构横空出世,化身Athlon 64,也就是速龙 64。x86-64技术在AMD在长达30多年的技术竞争史上首次领先对手,打破了以往AMD作为技术跟随与模仿者的形象,用64位处理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场全面的反击战打响了。高傲的Intel,面对兼容就是一切的事实面前,再一次走在AMD的后面,在后续的P4处理器采用x86-64指令。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阔别多年,当时AMD终于拥有旗舰级产品线Athlon 64 FX系列

第一代Athlon 64分为Athlon 64和Athlon 64 FX两个版本,其中一个创新就是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直接读写内存中的数据,从而将内存延时降至最低。接口分别为Socket 754和Socket 940,最大区别是前者仅支持单通道内存,后者则支持双通道,分别面向主流和高端发烧市场。同时,速龙 64也是AMD消费级CPU之中第一次采用散热盖的设计,并支持Cool'n'Quiet技术,相比速龙XP发热量大大降低。

由于产品定位、兼容性能和超频潜力等原因,2013年的Athlon 64在DIY领域中叫好不叫座。只有Athlon 64 FX这类顶级CPU在媒体与土豪群体中跑跑分让大家过把瘾。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第二代Athlon 64统一到Socket 939插槽

随着人们对64位运算认识的加深,消费者迫切需求64位处理器的普及,同时AMD也需要调整市场策略来应对200MHz外频的P4C的性能进步。在2004年对Athlon 64系列采用新的市场策略,推出Socket 939统一940和754接口,支持双通道内存,同时降低售价,推出更多的型号完善产品市场。刚好那时Intel的Prescott P4走火入魔,成为高热低能的代名词。依然走PR值路线的AMD,凭借着64位效应以及超高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满堂红。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Venice时代的速龙 64,引领全民超频时代

到了2005年,CPU市场工艺制程发展到90nm,AMD这次终于抓住了支撑更替的机遇,诞生了Athlon 64时代最经典的系列:Venice(威尼斯)。不到2GHz的Athlon 64,就能匹敌3GHz的P4,可见其架构的优势。其中以Athlon 64 3000+为代表的超频王,先进制程加上成熟架构以及不俗的功耗管理还有高性价比,掀起了又一股超频热潮,成为了那个DIY盛世的印记。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 64 FX 60

而在高端处理器上,Athlon 64 FX历经FX-53、FX-55、FX-57、FX-60(双核)等进化,在游戏性能、日常应用等超越Intel P4EE,后者仅能在媒体处理、3D渲染部分应用上保持优势,因此AMD稳坐性能宝座两年多,不过,其售价也不断刷新高,高达999美元。当年的amd就像现在的Intel一样,获得技术领先之后价格也随之攀升,毕竟资本家嘛。

双城印记:速龙 64 X2

活跃时间: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在当时掀起真假双核的讨论

随着Intel在2005年5月26日,抢先AMD发布了桌面上第一款双核CPU,Pentium D。CPU世界开启了核战的时代,频率至上的理论宣告破产。一周后的2005年5月31日,AMD拿出了自家的双核Athlon 64 X2,并挑起了当时著名的“真假双核”的言论,宣称Intel所谓的奔腾D只不过是胶水双核,而自身在一个硅芯片上集成两个物理核心的才是真双核。

Manchester Athlon 64 X2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 64 X2

Athlon 64 X2以Manchester代号为主流、以Toledo代号为高端开启其双核的市场历程,彼此的差距体现在二级缓存容量的不同,PR值范围为3800+到4800+。我们知道,那时候Intel已经不再推出4GHz处理器,所以此时的PR值只不过是区分性能高低的代号而已。同时,首批Athlon 64 X2也是Socket 939插槽的最后演出。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64 X2 4400+

由于核心功耗相对Pentium D处理器为低加上性能突出,处理器读取存储器无须像对手一般需经过北桥,当时成为最具性能的x86处理器架构。

Windsor Athlon 64 X2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Socket AM2

2006年5月23日,伴随着新一代代号为Windsor的Athlon 64 X2的推出,AMD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插座,也就是Socket AM2。内含940个针脚,支持双通道DDR2 SDRAM,但针脚的排列方式与Socket 940不相同。Windsor的Athlon 64 X2的PR值范围为3600+到黑盒版本的6400+(可自由调整倍频)。跨度之大,十分罕见。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当时销量相当不俗的Athlon 64 X2 3600+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超频后的性能得到较大幅提升

Windsor的Athlon 64 X2在入门主流市场带来了不错的产品,比如Athlon 64 X2 3600+就是在当时主流市场十分流行的。性价比不错,并且超频能力不俗,从2.0GHz超频到2.6GHz不是问题与后期推出的X2 5000+的性能不相伯仲。

Brisbane Athlon 64 X2

2006年中,大家都知道Intel的Core 2 处理器正式宣告帝国复兴的开始,也带来了65nm制程。当时AMD也预感到难度值的提升,同时当时AMD在为吃下ATI而分身乏术。此消彼长,人们开始担心AMD能否吃得消。还好在2006年年底,65nm的Brisbane Athlon 64 X2正式推出。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首款AMD黑盒处理器

在Core 2的强势入侵下,Athlon 64 X2虽然有65nm制程的帮助带来了更高频率、更低功耗与更好超频性,但是面对对手依然没有招架之力。于是AMD当时开启了屡试不爽的性价比策略以及黑盒主流化的策略。永存在CPU历史的又一超频神器,Athlon 64 X2 5000+黑盒版就在这个时期诞生。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当时的黑盒处理器5000+的超频能力没有让大家失望

可自由调整倍频,加上65nm制程带来更低的发热量,Athlon 64 X2 5000+可以轻松将频率调整到3000MHz,达到X2 6000+的水平,这种免费午餐加上自己动手的成就感,自然引来了一场超频风暴。官方认可的倍频调整,一方面为DIY玩家谋福利,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高端产品的销售,但是也是AMD面对竞争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5晴天霹雳:羿龙,出师不利? 晴天霹雳:羿龙活跃时间:2007年11月19日至2009年2月

自从Core 2 Duo的推出后,Intel强化效能的策略以及掀起多核的竞争,让AMD在高端市场气势被压了下去。AMD亟需新架构的产品来回击,多年来培养的AMD粉丝也在期待AMD有什么回应,毕竟往常的辉煌实在太深刻了。AMD也决定了摆出K10架构,对抗Intel的Core 2。

出师不利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羿龙

2007年11月19日,AMD发布两款Phenom四核心处理器,取代经典的Athlon的称呼,务求打造成为四核心时代的一个经典。Phenom处理器在中国大陆的官方中文名称为“羿龙”。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当时PConline首测的Phenom 9500

首发型号分别为Phenom 9500及9600,与上一代Athlon 64 X2处理器相比,除了核心数量的不同外,另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Phenom处理器还额外集成了至少2MB的L3高速缓存。初代Phenom依然采用AM2插槽,后期过渡到HyperTransport 3的AM2+,两者互为兼容。

四核心的时代伊始,AMD再度掀起了真假四核之争。AMD宣称Phenom 9000系列是真正的四核心处理器,意思是它在同一片芯片上即包含了四个处理核心,而Intel的四核心处理器Core 2 Quad则是利用多芯片模块(MCM)的方式,将两个双核心处理器的芯片安置在同一个基座上,然后两片芯片之间再以Bus互相连接。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当时引起很大非议的TLB架构

正当AMD雄心勃勃之时,一道Bug却给了AMD一个晴天霹雳。Phenom B2步进核心中,一项有关于TLB的错误,导致目前所有Phenom B2步进核心的处理器均出现报错与死机。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毕竟CPU自身导致的系统奔溃还真的是活久见,并且是除了更换CPU的方法外是无法完全根治的!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B2步进的都遭遇TLB BUG

错误的后果自然是市场的销声匿迹。自此,AMD被这个BUG所拖累,忙于修复Bug。不仅无法推出更高时钟频率的Phenom 9700与9900,而且即使修复了也会造成内存延时严重的副作用。虽然在2008年AMD发布B3步进核心来修正TLB的错误。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B3步进的频率提升幅度依然不能让市场满意,加上又出现了缓存中的缓冲器故障的新问题。使得Phenom的首演是失败的,这可以说,Phenom的架构是AMD发展史的一个重大失误。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如性能比例图,遭重的初代羿龙性能就不能打赢Intel的,更因自身问题而发挥不出性能

不仅如此,由于制程较竞争对手落后,使得耗电量较高、性能也较低,只有B3版本勉强可以与对手Intel Core 2处理器65nm版本竞争。此时,性能竞争的天平再次倾向Intel这边。

以退为进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屏蔽掉一个核心的羿龙 X3

失手高端市场的AMD,加上当时对45nm制程研发的滞后,于是再次起用了性价比策略。看到Intel只有两核心和四核心的处理器销售,AMD看到了田忌赛马的方法论。2008年3月27日,AMD正式发布了业界首创的三核心处理器“Phenom X3 8000”系列、新B3 Stepping的四核心“Phenom X49x50”系列,还有一款功耗仅65W的节能型9100e。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羿龙 X3的黑盒版本

AMD同时也恢复了以X4标注四核心、X3标注三核心的型号命名方式,LOGO上也都加上X4、X3字样,这样就更方便得让用户分辨产品类型。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以超频性能与三大于二的性价比挽回DIY玩家信心(图来自外媒)

通过田忌赛马的策略来抢占中端市场份额,用3>2的小学数学来进行宣传攻势。实际上,凭借着不俗的性价比,Phenom X3当时的确起到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乘着这股气势,AMD再度将祭出黑盒版,Phenom X3 8750 Black Edition黑盒版适时推出。不锁倍频的福利,让当时的玩家尝到了甜点。

急流勇退:羿龙 II

活跃时间: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

理性来说,AMD这种田忌赛马的策略,只是短暂的止血,高端市场的回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45nm落后于Intel的问题,然后就是Phenom的推倒重来重新塑造顶级形象的问题。

Phenom II X4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羿龙 II X4

2009年年初,AMD终于给出了答案。AMD在2009年1月8日的CES大展上发布45nm制程的Phenom II X4处理器,宣告Phenom II的诞生。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羿龙 II X4 965 CPU

Phenom II X4 处理器仍使用AM2+插座,第一批的时钟频率为2.8Ghz(X4 920)和3.0Ghz(X4 940),45nm制程,解决了Phenom发热量、功耗控制不理想的问题,获得更好的能耗比。在规格改进上,Phenom II基于改进的Stars核心架构,IPC(每时钟频率周期指令数)也进行最优化,内置DDR2存储器控制器,三级缓存从2MB增加到6MB,Cool "n'" Quiet技术提升到3.0。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实实在在的堆料,务求重新提升高端竞争力

相比上一代,Phenom II X4 940完全远抛离了Phenom X4 9950,无论应用软件测试还是游戏性能测试,Phenom II综合性能领先20-30%。不过,Phenom II X4定位在1000元到2000元市场,所以依然不能和Intel的高端竞争。于是,AMD再次祭出黑盒大法,后期推出黑盒版来吸粉。其中当时AMD Phenom II X4 955的超频性能也不赖,曾极限超频7GHz达成。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羿龙时代最经典的CPU:X4 955

羿龙II X4 955另外一个经典的地方在于它顽强的生命力,AMD对这款产品的支持一直延续到2012年4月份,使得渠道上羿龙II X4 955货源充足,期间Intel发布了一代又一代酷睿、AMD最强CPU也由四核羿龙到六核羿龙再到八核FX,羿龙II X4 955几经降价,最后来到了五百元级市场,相比当时同价位的四核FX、四核速龙在性能上几乎是压制性的优势,足以与i3媲美。

Phenom II X3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三核心依然在Phenom II 出现

AMD在Phenom II时代继续沿用3大于2的策略。2009年2月,AMD针对主流市场发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 X3 710/720三核CPU。该CPU采用改进的Stars核心和先进的45nm制作工艺,使其有着出色的性能表现。在Phenom II X3发布不久后,网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传闻——Phenom II X3可以打开屏蔽的第四个核心。随后这个传闻得到证实,使该CPU关注度迅速升高,引起一股抢购热潮。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黑盒版的X3 720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开核+开缓存+超频,Phenom II X3 720不仅带来免费午餐,还赠送额外的甜点

Phenom II X3 720,开辟了开核的潮流。既能改四核,又能超频,对用户来说它真是天掉下来的馅饼!自然这款CPU成为了年度经典产品。但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货源一直不稳定,后来更是直接被速龙II所取代,只能说是比较杯具的一代。不过,高可玩性,Phenom II X3 720带来了一股真正DIY的清流。

Phenom II X6

K10的全面落后已经是事实,而对于下一代架构的开发因为AMD还在消化收购当时的ATI而滞后。要解决性能竞争问题,AMD只能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堆核心数。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Phenom II X6,是K10的巅峰但事实就是架构已经落后Intel

2010年5年,在众人的期待下,AMD终于发布了旗下首款六核CPU,Phenom II X6 1000T系列。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Phenom II X6加持了不少新特性

原生六核心设计,制作工艺为45nm SOI,CPU微架构与Phenom II系列一样为改进的Stars架构(K10.5),采用AM3插槽,支持DDR3内存。除了拥有六个核心外,Phenom II X6的最重要改进莫过于引入了一种加速技术——Turbo Core,它会自动调整CPU频率,以适应对多线程优化不足的环境。其他规格与Phenom II系列保持一致。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 Phenom II X6 1090T

当时性能来看,Phenom II X6凭借6核6线程的优势,在众多为多核、多线程CPU优化的软件中轻松打败传统的4核4线程CPU。但是面对4核8线程,Phenom II X6还是逊色一些。依然只考性价比来赢得市场。AMD Phenom II X6 1090T黑盒版,依然是AMD为挽留A粉与超频玩家的良心与无奈之举。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黑盒版本的Phenom II X6依然带来不错超频性能(图来自外媒)

那时候,AMD已经深深感受到K10架构的落后。无论是AMD自身还是忠实玩家,都期待AMD的全面变革。2011年,新的FX CPU出现,没有挽救水深火热的AMD CPU市场,同时也宣告“X龙”时代的暂时结束。

退居二线:速龙 X2

活跃时间:2007年至2009年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放弃64标识的速龙 X2

时间回到2007年,那时候CPU市场中64位处理器已经相当普及。AMD觉得以64数字来作为型号来宣传已经显得多此一举,于是在在2007年6月推出的Brisbane 45W BE省电版本的双核处理器中,新品改称为“Athlon X2”,去掉了 "64" 字样,并使用全新型号,为BE-2350及BE-2400 低功耗CPU,还有于2008年推出的4系列与5系列的低功耗CPU。亮点就是功耗,只有45 W的TDP。均在当时的主流市场效力。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Phenom的简化版Athlon X2 6000系列与7000系列,黑盒产品是最值得购买的

Phenom时代,AMD依然没有忘记Athlon系列。将原来的Phenom核心屏蔽两个Die,变成了双核产品,名字为Athlon X2 6000系列与7000系列。同时,推出了6500、7750与7850三款黑盒产品。Athlon X2角逐千元以下市场,不过当时热度都被Core 2 Duo的低端系列以及奔腾系列抢注了,关注度不高。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X2 5000,继承64 X2 5000+的意志,为DIY玩家发放良心丸

到了45nm的Phenom II时代,AMD继续推出Athlon X2系列,Athlon X2 5000与5500(注意,要和Athlon 64 X2 5000+区分)。这两个CPU成为了当时的开核神器,只需轻松设置下,就摇身一变四核的Phenom FX-5000与5200!比起超频,开核对于提升性能效果来说更加显著。与当时的Phenom X3一起,掀起了开核狂潮,并在Intel身上抢回了不少主流级市场。

低端荣光:速龙 II

活跃时间:2009年至2012年

在Phenom II推出后,Athlon名义上已经相当于主流级的产品定位。为了与二代Phenom同步,Athlon X2再次改名,改成了Athlon II,于2009年秋季发布。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 II X2、X3、X4,为AMD的入门低端CPU市场效力

K10时代的Athlon II

Athlon II系列采用AMD K10架构,与Phenom系列不同的是,Athlon II 处理器均不设L3缓存,但把旧有的每核512KB L2缓存增至每核1MB(四核仍为512KB)。另外,Athlon II的双核产品均属原生设计,命名Athlon II X2即并非通过屏蔽一颗四核处理器的其中两个内核,因此处理器的热设计功耗(TDP)也比Phenom II系列低。三核心的 Athlon II之核心架构也是与Athlon II X4相同,只是将其中一颗核心屏蔽起来作为市场区隔,命名为Athlon II X3。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II X4 640T

部分Athlon II X4是Phenom II的六核心系列屏蔽L3缓存而得来的。比如Athlon II X4 640T,所以用户可以通过破解方法,打开被屏蔽的核心并打开L3缓存。于是,Athlon II X4 640T立即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产品!只需通过BIOS设置,就摇身一变六核AMD X6-1405T!这种免费午餐,自然在当时的主流级DIY市场引起波澜。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II X4 640T是从Phenom II的六核心系列屏蔽L3缓存而得来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可开核+给力超频,Athlon II X4 640成为了当年最后一颗可以玩开核的CPU

事实上,由于Athlon II时代的阉割过于严重,难以与当时的Intel处理器竞争。在Phenom时代能被历史铭记的就只有可开核的Athlon II X4 640T而已。

APU时代的Athlon II

AMD收购ATI后,提出的融合概念终于在2011年实现,APU诞生多年,却没有真正带来融合概念的广泛应用,却在千元内的整合市场发光发热。结束Phenom为代表的K10架构的历史后,AMD在高端市场以FX为主角,低端领域取出APU的CPU部分来进行武装入门主流级的CPU。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 Athlon II X4 631

Athlon II X4 631就是产物,在2011年秋季推出。和以往的Athlon II系列不同,AMD Athlon II X4 631基于Husky微架构(改进版的K10),采用最新的32nm制作工艺,原生四核心设计,主频为2.6GHz,每个核心拥有1MB二级缓存(以往是512KB),最高支持DDR3-1866内存。采用FM1接口设计,只支持A75/A55主板,并不兼容以往AMD Athlon II X4的AM3主板。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II X4 641

四核心和不到500元的售价,一度成为市场的大热产品,也给固执于双核双线程的奔腾系列不少压力。2012年,AMD推出Athlon II X4 641,相比前者,主频从2.6Ghz提升到2.8GHz,而售价却是降到了400元出头,再次把性价比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了当时AMD CPU少有的明星产品。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thlon II X4 依然维持给力超频传统,只是AMD不再提供开核的可能了

至此,速龙 II的时代结束。

老兵不死:速龙 X4

活跃时间:2012年至今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换了新包装的速龙 X4

有趣的是,原本AMD是打算放弃“速龙”、“羿龙”品牌并扶正FX系列的,而FM1版“速龙II”只是“临时工”的角色,甚至连产品LOGO、外包装都是使用老版速龙样式,谁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屏蔽了GPU单元的速龙X4 631/641居然卖得这么火!而2012年新一代AMD的路线图上,已经为速龙制定了统一的LOGO和包装盒,“速龙”经典品牌得以保留。

打桩机时代的速龙 X4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 Athlon X4 750K,可自由调整倍频

于是,AMD Athlon X4 740/750K诞生,开启了速龙 X4的时代。速龙 X4采用的是FM2接口,不兼容以往的FM1平台,内在CPU架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从“原生四核”变成“双模块四核”,可以简单把它理解成FM2接口的打桩机,只不过规格上进行了缩减,TDP热设计功耗也下降到65W/100W。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不说不知道,当时AMD Athlon X4 750K的真实性能价格比数值是最高的

其中,750K属于不锁倍频的“K”字辈,那么超频性能自然是这款CPU最大的卖点,不过这一次AMD Athlon X4 750K的超频幅度不值一提。不过,500元一下的定位,AMD Athlon X4 740/750K在入门CPU市场很有杀伤力,口碑不错。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 Athlon X4 760K,给当年的奔腾双核很大压力

自此,AMD Athlon X4系列开启一年一更新的节奏。2013年推出了AMD Athlon X4 760K,相比750K提升了频率,超频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超到4.7GHz无压力,同时价格依然很有竞争力,让当时的奔腾依然很难做,只剩下功耗的优势。毕竟是Athlon,毕竟是AMD一直以来的金字招牌。

压路机时代的速龙 X4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采用压路机架构的AMD Athlon X4 860K

2014年,Athlon X4 系列得到当时高端“压路机”核心的加持,取代了原来了打桩机,同时,也是无独显核心版本的Kaveri A10 APU。型号也进了百位,成为了AMD Athlon X4 860K。接口为FM2+,支持A88/A85/A75等多系列主板。处理器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处理器带有4MB二级缓存,默认主频为3.7GHz,通过AMD智能超频技术,可以自动超频至4.0GHz。当时刚好是奔腾二十周年G3258大肆宣传的日子,但是凭借AMD Athlon X4 860K的堆料优势,即使G3258超频了,也只能和AMD Athlon X4 860K不相伯仲。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880K,将入门级的四核推向新高度

2015年与2016年,AMD在500元以下市场乘胜追击,分别推出了AMD Athlon X4 870K与880K。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内置更给力的散热器

其中880K,不仅频率突破了4.0GHz,盒装散热器更是和A10系列(7870K)同款的热管下压式散热器,体现出AMD在入门低端市场的诚意。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锐龙出现之前,只有在低端领域,AMD才能找回场子

AMD Athlon X4 880K给AMD带来了少有的认可。也给高傲的Intel敲响了警钟,于是在七代酷睿架构的奔腾系列,Intel终于舍得打开奔腾的超线程。很明显,这体现了竞争促进进步的道理。

蹭个热度:速龙 APU

活跃时间:2014年至今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 APU

由于速龙 X4这种纯粹的CPU存在,Athlon系列一直与APU没有太多联系。不过在2014年之后,就不一样了。AMD在这年推出了Athlon APU,听起来是不是很拗口?但,它的确存在,只是因为定位关系缺少关注度而已。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1插座的规格,让速龙 APU比平时的APU更小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MD 速龙 APU 5350,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规格

Athlon APU采用SoC系统单芯片设计,面向平板电脑装置、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入门级PC以及超低功耗HTPC。采用4核心、28nm制程及25W热设计功耗,全部Athlon APU集成 AMD Radeon R3 图形处理器,并继Athlon X2集成北桥后,再集成了南桥,使用全新Socket AM1CPU插座。因为以廉价及低功耗市场作为定位,比平时的APU A系列还要低端,不过是闪龙 APU的大哥。所以,和闪龙APU一样,如此弱的规格与性能,自然没人关注了。

出道巅峰:毒龙

活跃时间:2000年6月至2004年10月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毒龙

无论是Athlon还是Athlon XP,都是与Intel的奔腾系列竞争。那么瓜分低端入门市场的任务,自然交给了另外一个系列了。2000年6月,AMD正式区分高低端产品线,推出了主流入门级别的Duron处理器。因其谐音,我们叫它为“毒龙”。短暂的四年市场周期,毒龙经历了Spitfire、Morgan、Applebred三代架构。

Spitfire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Spitfire 毒龙

初代Duron,采用Spitfire核心,为Thunderbird Athlon的简化版。主要降低了二级缓存的容量,仅有64KB,不过保留了100MHz外频,相比66MHz外频的赛扬有很强的竞争力,还保留了MMX,Enhanced 3DNow!指令集,频率范围为550MHz到950MHz。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铅笔大法破解倍频让当时的玩家美滋滋 

虽然毒龙和赛扬都支持超频,但是后来这一代毒龙被挖掘可以通过铅笔破解倍频后,DIY领域立即炸开了锅。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要体验铅笔黑科技,毒龙的风头一时无两。加上本来不错的性能,气势完全把当时的“铜矿”核心的赛扬处理器比过去。

Morgan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摩根时代的毒龙

发展到Palomino Athlon XP时代,对应的简化版毒龙处理器为Morgan架构。频率有着明显提升,从900MHz到1300MHz,并保留MMX,SSE,Enhanced 3DNow!指令集的支持。实际上,Morgan毒龙的性能与Athlon XP相差不算很明显。不过由于AMD封杀了破解倍频的渠道,同时由于发热问题,Morgan毒龙的超频能力比较逊色。所以这一代算是中规中矩的毒龙。

Applebred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Applebred代号的毒龙

到了130纳米的Applebred时代,由于当时AMD的策略就是将低PR值的130nm的Athlon XP进入低端市场,Applebred Duron自然备受冷落,只推出了Duron 1400、1600、1800三款,外频去到133MHz。频率的大幅进步加上功耗的降低也敌不过AMD策略的风向。最后变得少人问津。AMD也觉得毒龙处理器变得聊胜于无,于是干脆在后期取消了。

毁誉参半:闪龙

活跃时间:2004年7月至今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取代毒龙的闪龙

在AMD的策略下,Duron处理器十分尴尬,于是AMD干脆取消了这个产品线。以Athlon 64新时代为契机,AMD顺水推舟,把新的面向低价位的CPU系列推到台前,那就是Sempron,中文官方名字就是“闪龙”。

首演失败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第一代闪龙其实是上一代的Athlon XP,并非64位

闪龙延续了毒龙的意愿,继续辅助老大哥速龙打拼入门市场,只是不再是当时K7时代简化核心的做法,而是直接套上K7时代处理器的马甲。从Thoroughbred-B到Barton,简直是狸猫换太子。相比之下,高端的Athlon 64处理器为正牌的K8架构。这种区别对待,无疑很好地为AMD清理了K7系列尾货,不过也阻隔了入门玩家享受64位CPU的可能。当时的闪龙,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声音。

重拾良心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到了第二代闪龙,才保持与速龙 64同一时代

在完成中高端市场布局之后,2005年下半年,基于K8微架构的“闪龙”(代号Sempron)终于取代K7架构成为入门平台的主力,可谓是“等到花儿也谢了”。最初闪龙是754平台,到06年下半年升级为AM2平台。直到45nm时代,闪龙一直以简化版的角色出现,兢兢业业地为入门级玩家服务。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那时候的闪龙超频能力不错

继承939时代开始速龙 64的超频性能,同时规格简化后的闪龙拥有出色的能耗比与强大的超频潜力,不少产品外频能超上300MHz以上,以最经典的2500+为例,从1.4GHz超频到2.1GHz是相当轻松的,价格便宜,超频性能不俗,很符合DIY用户的要求。

归隐山林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我们一度认为闪龙消失了,但Sempron X2 198的出现让闪龙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到了Phenom的后期,闪龙处理器偃旗息鼓,并将入门CPU的任务交给了Ahtlon II,直到Sempron X2 198的出现。作为LIANO APU的无GPU的版本,Sempron X2 198是比Ahtlon II X2更低端的CPU,自然是无人问津。

从Sempron X2 198到APU Sempron X2 240、250,Sempron X2跟随着Ahtlon在APU的演变而演变,只不过,作为性能最底层的型号,早就被历史忘记了。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闪龙担任比Athlon更低端的职位,羸弱的性能,自然在DIY领域无人问津

也许最低端的字眼太难看,AMD将闪龙进行了转型,化身为Sempron APU,采用SoC系统单芯片设计。面向平板电脑装置、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入门级PC以及超低功耗HTPC。采用台积电的28奈米HKMG制程。热设计功耗在3到15瓦之间。内建采用GCN架构的显示核心、USB3.0控制器以及视频转码器等。CPU核心是原生四核心设计,双核心产品将会从四核心的芯片上像英特尔首代Core处理器那样屏蔽遮蔽一半的核心数来获得。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 APU与闪龙 APU,都转型到低功耗领域了

有意思的是,Xbox One与PS4就是使用该架构。

不说不知道,其实闪龙依然在活跃在目前的CPU市场,只是它的定位早就脱离了DIY硬件的范畴而已。

文末总结:龙篇章

深扒AMD处理器辉煌史:曾数次吊打Intel

速龙的开天辟地、巅峰人生、退居二线、转型至今;羿龙的出师不利、拨乱反正、急流勇退;毒龙的短暂人生;闪龙的争议人生、短暂光辉、归隐山林。

龙系列的AMD CPU,跟随过、追赶过、也超越过。当然,也有过陷入困境。我们中国人,对龙有着特别的感情,似乎上天也注定AMD的龙族CPU与我们DIY玩家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性价比的典范、还是超频界的明星、抑或开创开核的时代,十多年的龙系历史,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也夹杂着失望。最重要的是,在这段历史,AMD告诉了我们,CPU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狠狠地教了Intel做人(虽然FX时代被Intel反过来教做人了)。

锐龙驾到,黄袍加身。未来AMD龙系CPU的历史,将进入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州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资讯标签: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