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步道损毁、沿河防护栏残破、油污堵塞管道……类似的琐事、急事、难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2018年以来,江苏张家港市由市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
“通过‘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变自上而下的政府‘给服务’为自下而上的群众‘选服务’,以短平快方式破解百姓关心的小急难问题。”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说,一桩桩“最重要的小事”,恰是一座城市温情的无声流淌。
江南初冬,步入张家港经开区汤联社区塘市花苑小区,橙黄橘绿,车辆有序停放,地面干净整洁。
塘市花苑小区是一个建成于2011年的动迁小区,入住居民9000多人。汤联社区主任高丽萍说,小区周边工厂多,不少业主从事货运行业,一到晚上,货车随意停放,影响居民出行。
为向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动刀”,同时破解社区办事资金少、用钱难等问题,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2018年以来,张家港市以社区治理为载体,由民政部门牵头,快速、精准、有效地实施了一大批群众需求迫切、社会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民生微实事”项目。
如何找到这些小急难问题?张家港向百姓征集。张家港市民政局局长范一明介绍,为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吸引公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张家港各社区通过微信群、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开启线上线下全景协商模式,居民意见摆到桌上谈、网上议,集体商议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
在不久前的一次社区议事会上,有居民提出了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塘市花苑小区货车随意停放问题的想法。很快,汤联社区居委会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并提交到镇上进行审核,最终该问题被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前后只用了40多天就落实到位。“现在小区秩序好多了,我们也不担心交通问题了。”居民余若兰说。
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张家港先后出台项目工作指引等5份规范性文件,明确“民生微实事”的内涵、责任主体、资金安排,在项目征集、遴选、确定、实施、评估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操作指引,搭建起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
“民生微实事”突出一个“快”字。两年多来,张家港陆续对操作流程进行4次升级优化,坚持为审批手续“瘦身”。从项目上报到产生,由最初的23个工作日缩减到10个工作日。对资金低于1万元的项目和需要急办的项目,由各区镇自行制定规范,做到迅速回应、随报随审。
大新社区管辖的府前新村有53个自行车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一直没有铺设电线,电动车飞线充电现象普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收到群众反映后,居民议事会多次商议讨论,通过了给自行车库安全接电的项目建议。针对工程造价过高和无法由居民单独申请电表等问题,社区党总支与供电部门现场分析,由社区申请一个总电表,然后再装53个分电表,采用预付费方法,让居民能在车库中充电。这一项目从上报到完工,前后仅用20天,就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高空飞线问题。
截至今年11月底,张家港各社区共征集到“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议485个;其中,已通过流程产生项目共405个,包括工程类项目243个和服务类项目162个,资金预算共约2062.82万元,覆盖全市100%的社区。
▲张家港市金港镇德丰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志愿者在指导老人们活动(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陈琪摄
张家港对“民生微实事”项目做出详细规定:一般单个项目预算不超过10万元,每个社区每年度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总资金按照16.5万元计算,由镇根据“保基本,多办事”原则统筹安排,实行资金弹性分配,加大民生资源薄弱环节投入。
张家港建立“民生微实事”项目全过程追溯机制,并构建了三道监督防线:在项目实施中,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监督;镇级政府针对项目程序严格把关,按季度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市级部门联合监督,财政部门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民政部门按月通报各镇“民生微实事”工作推进情况,每年对本年度已完成资金拨付的项目进行抽查。
今年8月,张家港市民政局业务科室联合财务部门组成抽查小组,对2018—2019年度“民生微实事”项目进行“回头看”,按照“分类选取、随机抽查”的原则,随机抽取40个项目进行检查。抽查小组在“回头看”行动中发现有1个项目的资金尚未及时完成拨付,2个“民生微实事”项目使用率较低,2个工程项目需要再次维护,3个项目的标识牌损坏或掉落。
“这些看似是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居民满意度就会降低。发现情况后,我们及时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不到1个月时间,所有问题都整改完毕。”张家港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科副科长朱丽洁说。
范一明介绍,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被充分激发,更自主、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社区治理中来,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