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产业全球化比作一个有机的人体,那么产业链、供应链就是这个机体的骨骼和血脉,疫情让整个机体遭受免疫性损害,血液流通自然首当其冲。
5月14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当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形势做出了重要部署: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疫情正在重挫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消费信心,让本已遭受冲击的全球化进程受到了更大的震荡,期间全球和中国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处于前所未有的震动之下。综合判断,具体影响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缩”“阻”“断”“延”这四点上,而这四点又分别表现在两个层面。
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以下简称“两链”)的实际运行层面,原本的生产活动大幅收“缩”;参与全球产业链生产的外贸类企业生产受“阻”;来自全球供应链的供货渠道切“断”;原本正在进行中的产业链布局“延”后。
从疫情对“两链”影响后的次生影响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生产投入预期在“缩”减;原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受“阻”;疫情导致关键行业的关键投入将在一段时间“断”供;各类生产资源的跨国流动无限期“延”后。
在这样的危急形势下,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了“六保”,其中第五条就是“保产业链供应链”。那么这“两链”如何从机理上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
疫情发生以来,各产业的震荡通过上下游关联使疫情的影响不断蔓延,最终以几何数级扩散到更多行业,使全球经济处于全面下行的严峻变局中。“两链”的传导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我国,疫情冲击不仅对外贸部门产生影响,也对我国国内生产的产业链构成了巨大挑战。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率先复产复工,但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企业缺少订单。
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近5个百分点,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其中,对外出口贸易4.7万亿元,下降6.4个百分点;进口4.3万亿元,下降3.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顺差4157亿元,同比减少30.4%。从具体商品和行业看,外部需求骤然下降对肥料、鞋靴、船舶、箱包、服装、液晶显示板等行业的冲击尤其严重。
此番冲击之后,全球化分工可能面临新的格局调整,也就是说原来的相对均衡已经打破,大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自给自足的倾向,小国的供应链可能趋向于本地化和区域化,原本相对固定的全球化合奏齐舞已经悄然变奏,接下来可能要跳出新的舞步和节拍,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局。比如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前四个月,我国对于“一带一路”的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76万亿元,上升了0.9%,占外贸总值的30.4%,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此次疫情后,全球产业链的东移现象加快。中国和东亚地区率先稳定了基本生产,这时就遇到一个结构性矛盾,美欧疫情仍处最困难的阶段,美欧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让东亚的增长模式开始加速调整,这种调整从要素投入增长驱动转向了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从制造业的中心转化成制造、服务的双中心驱动。危机中危与机并存从来都是协同辩证,变局正在孕育新的格局。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下,应该紧抓重构“双链”的机遇,以外力促进内功,重构我国的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利用此次契机布局中国经济的长远,实际上,这可能是新全球化格局以及中国新角色的前奏。
在这次的疫情下,更加凸显出转换增长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无疑还是改革。我国一直在深度推动对外经济的管理制度创新,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自贸区试验试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的管理机制”,而绝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区域发展高地,这种接轨世界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的目标,体现出我们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自信。一系列改革的核心指向都是正在深度推进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的要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在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供给侧要素方面的改革推进,尤其是提供更多制度供给。而这次疫情恰恰是让这个趋势有了一个阶段性的“逆流”——那就是暂时变回以需求侧为主拉动,如要继续此前的进程,必须通过供给制度、供给改革实现自身应对风险的免疫力提高。
4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特别提到“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从这个角度而言,打通创新链是实现产业链完善和升级的必由之路,有一个联通内外、完备完善的产业链,才能造就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价值链,现在看,“跨越这次挑战的山和大海”,机会来了。
就政府部门而言,当下正是一个审视和梳理中国产业角色的机会,也是一个改变产业链供应链支持机制的绝佳拐点。第一是“看全链,换视角”,就是说以前扶持产业发展就是针对某个产业,现在则可以针对整个产业链。近日江西省设置了“产业链链长”,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任现代家具产业链链长;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任“虚拟现实产业链链长”,这其实就其实就是“换扶持视角”的一种体现,可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推动系统性、协同性复工和支持至关重要;第二是“用改革的办法趟前路”,4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已经是这项试点的第三批,强调通过试验“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通过疫情下外贸的变局时,正是持续深化外贸区域试点以及在自贸区等既有试验板块上做深度文章的黄金时刻;第三是着眼长远,避免过强的短期刺激政策,应该从产业链长远布局着眼,完善和打造更好的产业链,而不是只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特殊时期应当充分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支持政策补贴,但补贴政策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让企业成长起来,还是要改变对补贴扶持的政府路径依赖,疫情下同时也是充分暴露自身竞争缺陷的时刻,政府应更多支持企业的内生发展动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第四是对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做出更好安排,不能一味本着摆脱供应链体系,所有东西都追求自给自足,这将对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看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份额在降低的这个趋势难以逆转,我们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调整中,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寻求定位自己更高端的产业链角色,提升自身的价值链。
就企业而言,首先,现在其实正是转型升级的好机遇,很多产业的转型升级被突然暴露在十字路口上,这其实是转型好时机,因为几乎没有人和企业愿意在形势还不错的时候主动转型,在没有遭遇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可以持续性惯性运转,转型升级好似不那么迫切,而现在不得不转,可以全面进行管理和生产的提质升级;其次,进一步加大研发的投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价值链位置,劳动力密集产业发生外迁趋势后,一定要确保逐渐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级型发展,切勿造成现代制造业整体外迁趋势;再次是要加强对产业链核心资源与要素的把控能力,专注核心主业,坚持对主业的专注度,变为控局者。减少因为短期利益而进行的“跨界多元化”,如果对自身产业链的完善和布局缺乏系统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外部因素变化,可能几乎无法面对产业链断裂的风险;最后是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布局“空白产业链”,积极寻找产业链上的空白位置,加强自身产业链的完善,民企与国企通过产业链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开创混合所有制的新合作模式。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已经成就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同时也是全球化的最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所以尽管“双链”受到冲击,但是整体格局也很难发生逆转性变化,疫情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朝着更多元化、更具韧性方向发展,我们应顺势而为,将这次机体的感冒变为强身健体的契机。
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重构中实现更多“国产替代”是当下亟待研究的课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完全依靠国际供应链很难获得话语权,必须通过不断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国外主机厂有望加快同国内电池企业合作步伐,国外动力电池企业二季度有望加快转场中国。”4月21日,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在直播首秀中预测。
近期,充电桩产业再迎利好。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企业相继宣布加大充电桩的建设力度,同时各地也出台实质性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望提前落地。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表示:“广汽传祺将继续充分调用自身资源,为供应商、经销商提供技术、物资和人员支持,为车主、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积极助力复工复产。”
2020年2月,通信板块在中信一级指数同比上涨9.01%,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较上月上升4名,整体表现良好。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上汽通用五菱拿出15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付供应商伙伴货款,同时还快速组织生产1000万只“五菱牌”防疫口罩,用于支持供应商、经销商一线员工安全复工复产。
2月24日,智能汽车产业链表现活跃,其中,细分领域的无人驾驶概念表现尤为突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产业政策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近期汽车板块市场关注度升温,产业链上结构机会显著,比如胎压监测概念板块、新能源汽车上游钴锂板块等。分析人士表示,对汽车行业无需悲观,2020年有望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