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刚刚搬迁入住的村民,一边贴对联,一边和前去帮忙搬迁的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说:“真没想到,花了8000元,我们就住上水电门窗设施齐全,宽敞又亮堂的大瓦房,日子越过越幸福啊!”
  山西省天镇县马家皂乡东要泉村是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和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天镇县的一个边山峪口村。全村347户931人,耕地面积5344.32亩。
  据村内一位年已八十高龄的老人讲,自记事起,村内就没有打出过一眼机井,几代人靠饮用砂沟潜流水为生,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世世代代居住着土窑洞,开门见沟壑、出门就爬坡、村内脏乱差,后来因地下水位下降,小溪水也消失了。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过去几十年,无数打井队在200米以内没打出过水,曾被有关水利部门“判”为无水村。
  缺水成为制约该村发展的一大瓶颈,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的改变,不仅极大地困扰着村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进程,而且成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一个突出问题。
  渴望解决缺水成了该村人民的一块心病,也是摆在乡村两级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
  打井!打井!村民们就连睡觉做梦都在呼唤。
 
  为解决村民吃水,历届乡党委乡政府十分重视,在打机井无望的情况下,先后多次组织在沟内采取以截潜流的方式,在地下建截拦水坝、建蓄水柜、铺设引水管道,供全村人畜吃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山西省天镇县马家皂乡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紧紧抓住党的扶贫政策,决心破解该村缺水难题,摘掉该村贫穷落后的帽子。
 
  根据党中央有关精准扶贫战略决策,对该村采取一村一策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找水源、打机井、兴水利。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请求支持和帮助;及时和驻村工作队协商,寻求援助;向上级水利部门有关技术人员请求帮助寻找水源。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2018年10月“破天荒”打出了第一眼机井,彻底打破了“无水村”的传说。
  有水就是希望。
 
  为了彻底改变该村人民生产条件,让党的扶贫政策温暖全村人民,让全村人民早日从贫穷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2018年,受县委委托,时任天镇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建明同志,亲自到该村蹲点包村,并选派天镇县自然资源局与该村结对扶贫。期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建明同志亲自挂帅决战贫困,与马家皂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深入该村了解村情村貌,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全村地质地貌,组织两委干部和老干部、老党员座谈,征求驻村帮扶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为该村制定打机井、铺管灌、治沟治坡、改土治水,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扶贫方案。
  天镇县自然资源局认真履行驻村帮扶责任,选派具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志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实施精准帮扶。
 
  2018年投资557.38万元,为该村打井7眼,铺设主干管道1191.51米、支管道17580米,安装变压器7台,当年实现水浇地2500亩;2019年争取省级土地整改项目617.48万元,建泵站2座,架设10KV高压线2000m,架设380V低压线100m,安装变压器2台;整修土质河道1条3353.6m,新修水泥路1.12km,维修砂砾石田间路3.575km,新建砂砾石田间路3.466km,新修生产路0.237km,增加水浇地1000亩;栽植新疆杨16480株,油松24株,栽植柠条3667株,撒播白羊草16.3230hm²;建垃圾集中点1座,建储存废弃地膜回收简易房1座。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建储水量为50吨的水柜一个,铺设输水主管25000米,入户管18000米。目前,全村已经拥有机井9眼,水浇地达到了3500亩,人均实现了3.8亩水浇地,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2018年6月26日,当第一位享受到水浇地的57岁薛茂勇高兴地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自己会有水浇地。村党支部书记任顺,手扶着抽水管激动地说:这全托共产党的福,没有共产党,我们想都不敢想!
 
  由于该村地处边山峪口,地形地貌复杂,村庄依坡而建,途径当村的一条黎元沟是该村背靠大山上2条大沟的泄洪“通道”,开门见沟壑,出门就爬坡,全村347户931口人,85%的村民居住在六七十年代建的土窑洞。
 
  面对该村现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县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又积极帮助该村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2019年争取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142户,并采取“住户出一点、县乡筹一点、上级帮一点的办法”,省市投资1200.752万元,村民每户出资8100元,对全村土窑洞进行搬迁改造,全村212户519口人住上了安全房。
 
  由于缺水,过去村内年轻人丢下土地,大部分外出包工、打工挣钱,村内有20%的耕地弃荒。自从水利条件改善后,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好多年轻人返乡种起了地。耕地不仅全部得以耕种,而且种植结构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向多元种植结构转变。特别是高产、优质农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种植了1800亩。2020年,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500亩。水利条件的改善,村民种植信心不仅很高,而且还舍得投资,亩产由原来的不足800斤达到了1500余斤,亩均增产600余斤,亩均增收700多元,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140余万元。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村内又有10余名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种了地,实现了就地就业。
 
  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改善后,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要求,乡党委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对该村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净化、美化、亮化”为重点进行了村庄提质,努力创建宜居福地。先后硬化水泥路11700平方米,利用面包砖铺设路沿42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8盏,栽植路边树280棵,建围墙110米,硬化场地666平方米,建起了村级文化广场一个;新建图书室阅览室60平方米,收集藏书200余册;栽植树木风景墙一处,建小型垃圾箱35个,村庄建设基本实现了美化、净化、亮化,水、电、路、网“四网通”的格局,村貌实现大改观。村内还开展了公益事业,开设政策宣传栏,设置政策宣传公益岗位1个,配备政策宣传员1名;还设置了治安巡逻、护林、保洁等公益性岗位,配备了相应人员,实现了治安有人抓,环境卫生有人清扫城镇化服务。
  2019年底该村与全县人民一道实现了脱贫摘帽。
 
  如今,东要泉村人民住着大瓦房、吃着自来水、种着旱涝保收地、过着充盈幸福的生活,以崭新的面貌沐浴在党的兴村富民政策的阳光下,正阔步迈向中华伟大复兴梦的康庄大道上。(贺晓林  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