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趟“大红袍号”中欧班列从武夷山陆地港前往俄罗斯莫斯科。该班列以武夷岩茶为媒,积极与沿线城市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产业的出口与转型升级。(人民日报 6月9日)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落地,中欧班列日益成为国内外客户的优先选择,成为推动我国、助力世界开放发展的新载体。“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去年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歇。
“独特优势”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快捷。中欧班列具有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分段运输等“独特优势”,是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后,多国关闭港口、机场等跨境运输重要关卡,使空运、海运遭受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着分段运输特殊属性、不涉及人员检疫的中欧班列全力承接空运、海运转移货源,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特别是在保障国际合作防疫物资运输方面,实行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做到快装快运。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加深,中欧班列也随之走向“定制化”,以“互利互惠求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为沿线各国“牵线搭桥”,让更多物资从“拼车”转为“专车”,有力地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畅通。
“政策灵活”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换挡加速。针对中欧班列运量大幅增长带来的作业量上升的情况,中国铁路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班列通关架起“高速路”。从国内看,及时动态掌握市场需求,根据通道能力情况科学制定月度、每周班列开行方案,确保应运尽运,助力企业全面复工达产。从国际看,积极与沿线各国铁路企业加强沟通,建立疫情期间定期视频会议机制,协调境外铁路落实宽轨段三列并两列集并运输,共保国际物流通道稳定畅通。
忽忽焉,一晃中欧班列开行已十年时间。十年前,首列中欧班列轰隆隆驶出中国国门。3800多个日夜里,亚欧大陆纵横交错的铁轨上,奔腾不息的货运“长龙”一路风笛嘹亮。
“大红袍”号承载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中欧班列将有更大作为,也必然在不断优化改革的进程中写好开放发展的时代答卷。(何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