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被国家“点名”发展壮大十四五看看陕西这些大事未来如何发展

导读: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

  纲要共分为19篇,其中不少内容涉及陕西,我们进行了不完全梳理:黄河几字弯新能源基地建设;引汉济渭;西安至重庆高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榆林煤制油气……

  看着未来陕西的这些大事件以及大机遇,真是提气,期待陕西和全国一道,在十四五期间创造更多的精彩。

  【摘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中有一张“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要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加快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图中标注了19个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培育发展9个——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

  要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构筑生态和安全屏障,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这19个城市群中,有两个与陕西有关,一个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个是呼包鄂榆城市群。

  从资料来看,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陕甘晋三省。《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也是在2018年初批准的,涉及陕西和内蒙古。

  1.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健全陕晋甘三省联席会议制度,支持西安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支持宝鸡与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等深化合作、联动发展,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3.推动关中平原、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4.深化与中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互动发展,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5.支持榆林发展接续产业,深化与西安先进制造业互动合作,推动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支持榆阳-神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吸引人口集聚,实现中心城区人口过百万,建设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榆林与呼和浩特、包头、银川、鄂尔多斯等城市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解读】据陕西日报报道,3月11日,西安市召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当前,西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已由全面整治转入生态修复和常态化保护新阶段。

  王浩指出,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持续巩固拓展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扎实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体、水源、森林、农田、物种修复,加快“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恢复增强秦岭生态功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

  要强化立体综合监管,健全网络化和网格化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做强数字化支撑,推进“人防、技防、物防”紧密衔接,做到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不能有盲点死角和空白时段,努力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立体化、智慧化管护秦岭;

  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双收益”。

  【摘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嘉兴湖州、福州东部、广州清远、西安咸阳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解读】据陕西日报2021年2月8日报道,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复函》,原则同意陕西西咸接合片区等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

  据了解,陕西西咸接合片区试验范围包括:西安市高陵区、阎良区、西咸新区,富平县,咸阳市兴平市、武功县、三原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约4215平方公里。

  试验重点为: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复函》明确,方案实施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在确保封闭运行、守住底线、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聚焦各自试验任务进行改革探索,为全国提供城乡融合发展样本和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典型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有效路径和程序进行重要事项改革授权,支持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对符合条件项目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券和政策性信贷等资金保障,协调加强建设用地供给,根据需要加强重要政策支撑。

  【摘要】稳妥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

  【解读】去年8月公示的《陕西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实现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终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将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基地,在全球和国内产业分工及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水资源及环境承载力,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规划到2025年,新增煤炭转化总量5000万吨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900亿元。

  规划到2025年,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形成500万吨/年煤制油品及化学品(新增400万吨/年)、500万吨/年烯烃(新增260万吨/年)、100万吨/年煤制芳烃、1500万吨/年流化床粉煤热解的基础产业规模,构建100万吨/年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20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500万吨/年煤基化工材料、300万吨/年煤基清洁油品产品架构。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力争突破30%。

  据介绍,《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旨在统筹全市资源,结合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靖边综合能化园区三大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各项建设要素条件及未来发展潜力,通过顶层规划解决示范区以及三个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发展布局等重要问题,明确全市及重点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规划煤水电等供应保障方案,确保榆林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本规划将成为榆林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纲领,指导榆林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科学、合理、有序、高质量绿色发展。

  【摘要】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其中现代化机场建设领域明确提出实施广州、深圳、昆明、西安等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

  【解读】“十四五”期间,西安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可概括为“锚定1个目标,建设2大枢纽,构建5大体系”。

  两大枢纽:一是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全面提升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形成辐射西北、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化铁路综合枢纽。加快完善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以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东站、新西安南站为主要客站,阿房宫站为辅助客站的“四主一辅”客运枢纽布局。

  五大体系:一是构建畅接全国的公路网体系,形成“三环十二辐射”高速路网格局和一体互联、高效通达的国省公路骨架网。二是构建功能先进的综合枢纽体系。围绕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国际航空枢纽等,加快建设一批高效集约、衔接顺畅的综合客货枢纽。三是构建便捷高效的邮政快递体系。打造西安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集群。四是构建完善多元的城市交通体系。以十四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为标杆,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中运量公交和常规公交为基础,巡游车、网约车等为补充,公共自行车等慢行系统为延伸的城市交通系统。五是构建智慧高效的行业信息化体系。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运输服务高效、便捷、精准、安全。

  【摘要】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渝西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滇中引水、引汉济渭、新疆奎屯河引水、河北雄安干渠供水、海南琼西北水资源配置等工程。

  【解读】据陕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3月2日报道,在周至县境内的另一“国字号”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地,施工方正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TBM硬岩掘进机在埋深1600米的秦岭输水隧洞里掘进,因施工时常遇到高温、高湿、强岩爆等地质难题,工程进展异常困难。

  中铁十八局集团引汉济渭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吕二超说:“现在的平均进度每天在3到4米,春节坚守施工,节后马力不减,因为我们2021年将面临秦岭输水隧洞最大埋深2012米的段落,困难将进一步增加,我们有信心完成2021年的施工任务。”

  新年新目标,引汉济渭工程已划出年度攻坚目标任务书和“施工图”:2021年,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秦岭输水隧洞完成掘进1.9公里,三河口水利枢纽完成设备调试开始发电,黄金峡水利枢纽浇筑混凝土30万立方米,二期输配水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小洲说:“2021年我们将鼓起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即是冲刺的勇气,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紧盯目标节点不放松,压茬推进调水、配水工程,铆足‘牛劲’、用足‘牛力’,快干多干,以新姿态奋战牛年,让工程早一天惠及三秦父老。”

  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丁纪民说:“2021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开工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一期拦沙工程、渭河流域水生态修复、石川河生态补水等9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任务375亿元,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规范校外培训。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扎实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运用农业农村资源和现代经营方式增加收入。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勤劳致富。

  【摘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一张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显示,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

  【解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今后国家的资金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

  “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如何实现生态保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表示,自然资源部正在牵头编制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未来将重点解决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上游要大力开展封育保护,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二是在中游要完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水土沙化问题。三是在下游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等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保证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同时开展滩区的土地综合整治。四是推进水蚀、风蚀区域的综合治理,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科学有序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五是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

  此外,他还强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过程中,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克服“单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齐划一。二是要注意科学方法,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特别要注重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进行科学修复,追求实效。

  【摘要】在第十一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专栏6“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中,提出建设黄河上游和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

  【解读】据新华社报道,“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图中,西电东送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内涵更丰富。布局的核心词是:清洁。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设水电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这是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作出的负责任的战略安排。

  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为主。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以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为主,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

  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

  【解读】“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品牌工程,中欧班列的开行和运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万列,逆势增长50%,综合重箱率98.4%,通达欧洲21个国家、97个城市。跨境铁路的快速发展,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全球抗疫的危急时刻,一列列驰骋的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带去宝贵的防疫及生产生活物资,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命运纽带”。

  从陕西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可谓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中欧班列“长安号”目前常态运行15条干线倍,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全年质量评价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作为新时代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丝路使者”,中欧班列“长安号”为服务全国向西开放,打造“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贸易新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已开通直达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15条中欧班列“长安号”干线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以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运班列。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拨,发往欧洲和中亚的出口货物,超过70%从西安港发出。西安港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连通世界的“丝路之窗”。

  【摘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交通强国建设工程之高速铁路建设中提出: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上海经宁波至合浦沿海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新沂段和北京经雄安新区至商丘、西安至重庆、长沙至赣州、包头至银川等高铁。

  【解读】据三秦都市报报道,2020年12月15日下午,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苏园林与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建池、西昆公司副总经理敬洪武座谈,就合力推进西渝高铁加快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加快西渝高铁建设对巩固秦巴山区扶贫攻坚成果,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国家京昆、包海高铁通道等意义重大。相关方面将合力推动西安至安康段调整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尽快获批,西昆公司将同步做好项目开工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将加快安康至重庆段项目各自境内各项前期手续办理,共同向国铁集团争取启动可研报告报批程序。

  座谈会上,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安康市发展改革委、铁路办及省铁路集团等单位,就安康至重庆段省内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社稳评估等前期手续办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协调。

  达州日报记者从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四川交通强省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省铁路和机场建设办专职副主任徐一心表示,将狠抓重点铁路项目建设。高铁通道方面,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铁路年内全线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重庆至西安高铁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铁路、重庆至昆明铁路。

  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些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到底怎么改?记者专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金维刚表示,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金维刚说,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金维刚说,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州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资讯标签: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