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公告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21年接收“推免生”章程
2020年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稀土专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公告
23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后,嫦娥五号终于平安回家。这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这是一个结束,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最后一步完美收官;这是一个开始,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月球样品,而且验证了再入返回等技术,为载人航天打基础。
与此同时,公众的好奇也被推到顶点:月球样品什么样?公众能否看到?中国是否会与世界共享?“绕落回”之后,中国什么时候开展载人登月?12月17日,国新办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这些疑问有了解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一个名叫“风暴洋”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选择此地的一个原因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我们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因素。”李春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九个采样点,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纬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是月球样品的主要存储地点。此外,作为一种容灾备份,还有一部分样品将储存在湖南韶山。
吴艳华介绍,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用于三类用途:第一类,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类,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我们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当然,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李春来说。
“月球样品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愿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明确表示。
洪亮明透露,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同行对嫦娥五号都非常关注,纷纷给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政府、其他机构发来贺电,提出了需要共同开展研究的意愿。“我们也非常欢迎。”他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140多份合作协议,并且深度参与了18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
为了做好月球样品的管理工作和数据共享工作,国家航天局将专门印发月球样品的管理办法和后续管理政策。“后续我们会跟国内的有关科技部门,共同向国际同行发出征集月球样品分析的相关方案,同时也会组织国内外科学家,对方案进行遴选,开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洪亮明说。
“嫦娥五号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吴艳华说。
“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等我们地球轨道的空间站建成,我们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搞载人登月。”吴艳华说,未来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要先看近地轨道空间站建设情况。
吴艳华表示,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完成地球轨道空间站的建设,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建设。地球轨道空间站是“天上实验室”,可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要把它用好,争取有更大的价值”。
尽管载人登月的计划还没有明确,但载人登月的目的却很清晰。“我们搞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吴艳华说。
除了载人登月,很多人还对太空旅游充满向往。未来中国能不能搞载人太空旅游?
“我个人认为,载人太空旅游从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耗费很昂贵,现阶段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首要。”吴艳华说。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下一步该怎么走?未来的星际探测怎么做?
他解释,“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地质环境及我们人类关注的各种辐射等,这是我们探索的最主要目的;“建”就是要建设,形成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力,比如嫦娥四号的鹊桥卫星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月地测控通信能力;“用”主要是有关地外资源能不能供人类利用和开发,世界各国应该是围绕这么一个目的开展星际探测活动。
吴艳华表示,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飞往火星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23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后,嫦娥五号终于平安回家。这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这是一个结束,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最后一步完美收官;这是一个开始,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月球样品,而且验证了再入返回等技术,为载人航天打基础。
与此同时,公众的好奇也被推到顶点:月球样品什么样?公众能否看到?中国是否会与世界共享?“绕落回”之后,中国什么时候开展载人登月?12月17日,国新办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这些疑问有了解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一个名叫“风暴洋”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选择此地的一个原因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我们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因素。”李春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九个采样点,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纬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是月球样品的主要存储地点。此外,作为一种容灾备份,还有一部分样品将储存在湖南韶山。
吴艳华介绍,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用于三类用途:第一类,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类,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我们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当然,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李春来说。
“月球样品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愿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明确表示。
洪亮明透露,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同行对嫦娥五号都非常关注,纷纷给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政府、其他机构发来贺电,提出了需要共同开展研究的意愿。“我们也非常欢迎。”他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140多份合作协议,并且深度参与了18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
为了做好月球样品的管理工作和数据共享工作,国家航天局将专门印发月球样品的管理办法和后续管理政策。“后续我们会跟国内的有关科技部门,共同向国际同行发出征集月球样品分析的相关方案,同时也会组织国内外科学家,对方案进行遴选,开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洪亮明说。
“嫦娥五号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吴艳华说。
“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等我们地球轨道的空间站建成,我们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搞载人登月。”吴艳华说,未来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要先看近地轨道空间站建设情况。
吴艳华表示,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完成地球轨道空间站的建设,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建设。地球轨道空间站是“天上实验室”,可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要把它用好,争取有更大的价值”。
尽管载人登月的计划还没有明确,但载人登月的目的却很清晰。“我们搞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吴艳华说。
除了载人登月,很多人还对太空旅游充满向往。未来中国能不能搞载人太空旅游?
“我个人认为,载人太空旅游从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耗费很昂贵,现阶段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首要。”吴艳华说。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下一步该怎么走?未来的星际探测怎么做?
他解释,“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地质环境及我们人类关注的各种辐射等,这是我们探索的最主要目的;“建”就是要建设,形成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力,比如嫦娥四号的鹊桥卫星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月地测控通信能力;“用”主要是有关地外资源能不能供人类利用和开发,世界各国应该是围绕这么一个目的开展星际探测活动。
吴艳华表示,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飞往火星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