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5日发表了题为《中国正在播下产业和社会变革的种子,以兑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的报道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引领前所未有的产业转型,以便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斥资约5万亿美元,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成为一个碳中和国家。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设备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生产国,为了实现承诺的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它必须减少大部分化石燃料生产,并大规模安装更多设备来利用大自然的能源。
分析人士说,通向碳中和的不确定旅程将是一个渐进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因为它将改变数千万人的生计,涉及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
伦敦的资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公司亚太市场和转型部门负责人普拉卡什·夏尔马说:“这一转变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不是投资或者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增加,而是社会转型。(削减)煤炭产能将导致煤矿就业岗位减少,影响到依靠煤炭收入和就业的省份。”
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和王路(音)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到2050年中国必须把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目前的85%减少到25%,然后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抵消剩余的大部分。
在实施转型计划的情况下,天然气——其碳足迹约为煤炭的一半,比石油少四分之一 ——将是唯一实现增长的化石燃料,占比从8%增至14%。
预计太阳能将是最大的赢家,它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从1%增至22%,成为最大的能源来源。紧随其后的是风能,从3%增至17%。核能的比重可能会翻两番增至8%,氢能的比重将从近乎为零增至11%。
威廉·沈(音)是一名中国记者,他2017年花了20万元,在位于江苏吴江的自家屋顶上安装了一块1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他把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电卖给当地电网,依据当地每度电0.42元的上网电价,每个月收取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电费。
他说:“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不是一笔好买卖。但我仍然认为这些钱是值得的,因为使用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中国的能源转型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设备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它在该领域雇用了220万人,占全球太阳能产业就业岗位的一半以上。中国的风电场和生产风力机与涡轮机的工厂雇用了51.8万名工人,占全球总数的44%。
而煤矿的数百万就业岗位将面临威胁。一般情况下,排名前十的煤矿公司雇用8万到16万名工人。
世界各国将密切关注中国将于明年公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2021年到2025年),以了解每个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将如何努力实现2060年的零排放目标。第一个必要步骤是全国性地对碳排放配额采取定价、分配和交易制度,这将对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最明显的是电力部门——产生影响。
香港水石能源经济咨询公司负责人张柳潼说:“我预计这种变化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逐渐显现。”他说:“中国电力系统还需要做好更多准备,才能让更大规模的风能和太阳能参与者积极扩张。”
资料图片:10月28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二村牧民扎西德藏在擦拭太阳能电板。(张龙 摄)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外媒称,中国表示已经提前实现2020年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据美联社11月27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当日发布报告说,去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4%,比2005年累计降低45.8%。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告诉记者,中国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他说,这也“说明了中国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成效”。
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2000年至2018年间中国的年碳排放量几乎增加了两倍。
此外,中国还是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也是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27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中国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承诺。
赵英民说,中国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3%。
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维护多边主义,继续积极建设性地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同时,将继续采取措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承诺,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境外媒体称,联合国环境问题负责人乔伊斯·姆苏亚说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做得很好。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8日报道,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是在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参加“世界环境日”活动的间隙接受采访的。姆苏亚在谈到中国解决国内污染问题的工作时说,虽然向更环保的经济转变可能需要各个群体在短期内作出牺牲,但长期利益超过了短期牺牲。
2011年至2014年,姆苏亚在北京担任世界银行集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的地区协调员,对该市的空气质量有过亲身体验。
她说:“我2011年搬到北京时,老实说,我不知道空气污染有多严重。我儿子当时6岁,我总是叮嘱他出去玩的时候戴口罩。时间快进到现在,中国已经向我们表明,如果人人都参与,空气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中国政府今年6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8年,中国70多个城市的PM2.5(对健康危害极大的微小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了42%。北京市的PM2.5浓度在这5年内下降了43%。
姆苏亚说,尽管北京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做得很好,但在水、土壤和噪音污染等问题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她说:“中国相当多样化,有很多省份……所以处理污染问题的挑战比较复杂。(但)基于清洁空气的经验,我对中国政府充满信心。”
姆苏亚呼吁中国在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开发海外基础设施项目时,要采用和在国内兴建项目时同样的环保标准。
参考消息网4月11日报道加媒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而不仅仅是国内问题,这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解决办法,涉及许多国家。如果不包括最大的排放者,就很难取得有意义的全球进展。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4月9日报道,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正在袖手旁观,尽管美国各州和许多城市仍在继续采取具体行动减少排放。
报道称,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国,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2%。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因为它大量使用煤炭。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然而,转向低碳形式的电力生产——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并不容易。这是加拿大可以帮助中国的一个领域。
报道称,加拿大可以通过一项雄心勃勃的技术和商业参与战略来扩大自己的作用,以支持中国限制并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加拿大和中国在2017年12月同意更新双方在环境合作方面的谅解,并寻求加快向更清洁低碳经济转型的办法。
报道称,中国正在取得进展。“气候行动追踪”组织网站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在似乎已经达到平稳,比巴黎气候协定承诺提前了十多年。
最新分析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可能已经大幅放缓,初看之下这对大幅减少全球排放量的前景而言是一个积极的迹象。连续第三年减少煤炭使用量据称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中国60%以上的发电量依靠煤炭,燃煤热电厂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虽然中国的天然气分配基础设施据说不足以迅速或全面转换,但推动向燃气发电厂的转化以及积极利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将是临时解决办法的一部分。
报道认为,如果加拿大选择大胆地前进,大门是敞开的。一个完善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内计划将向中国领导层表明加拿大应在低碳经济中得到重视。(编译/胡溦)
这是2016镇江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一角(2016年11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