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首先可以恢复特朗普执政时期停止的学术交流,之后可以在下一阶段重新开展多边工作。
文章指出,在如何威慑北京的问题上,“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国家似乎没有达成共识。
文章建议中美应采用包括连贯的信号和互惠、加强太空和网络沟通,新兴技术对话等方式来管控风险。
文章认为,恢复美中关系的功能性将是一项耗时多年的工程。对华盛顿来说,首先应该专注于设法利用两国关系解决美国最紧迫的优先问题——抗击新冠肺炎、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和有效把控摩擦点,这样总统的收件箱才不会塞满本可以预防的危机。
文章指出,乔·拜登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胜利为中美从对抗走向缓和创造了一个机会。
社论指出,RCEP在西方世界对放开经济关系限制产生怀疑之际意义重大,它提醒人们:自由贸易是通往日臻繁荣的最佳途径。
“RCEP将有助于整合亚洲市场并促进该地区的贸易往来。该协定不仅有益于亚洲,而且也令欧盟等亚洲的贸易伙伴受益。”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岑莱因认为,RCEP是中国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功”。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和国会的共和党人对中国的批评对新政府与中国修好的努力构成了重大障碍。
专家表示:“特朗普总统时期,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恶化至危险境地,期待拜登能修复与中国的关系。这个地区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新冷战不利于任何一方。”
文章指出,拜登政府应该指示其大使和官员不要在公开场合谈论中国与拉美的关系。对中国说三道四,这会使华盛顿看起来急于称霸,害怕竞争。
文章认为,中国看到了未来,并且及早在5G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于美国来说,失去的地盘是可以夺回来的。但美国并非稳操胜券。
文章指出,中美关系已经处于最低点。如果拜登将来把两国关系降得更低,这会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
文章称,具体说来,拜登政府会更加重视与西方盟国的关系,重返《巴黎协定》,在气候问题上摆出与中国合作的姿态。美中关系中的所谓“合作”或者“协调”色彩可能会更加鲜明。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在这背后“竞争”与“对立”的格局并不那么容易改变。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中国法律和政治的专家雅克·德莱尔说,“建设性接触”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其中只有一部分是特朗普造成的”。德莱尔说:“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政府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文章指出,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上大有可为的大市场,最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灵感来源。
马凯硕称,美国必须“从长远考虑”,不能强迫各国在中美竞争中选择立场,而是与东南亚国家合作。
报道称,过去15年来,北京累计向牙买加提供了约21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修建道路、桥梁、住房和会议中心。牙买加计划院说,中国还捐资在该国建设了一所儿童医院、多所学校和外交部办公楼等项目。
文章认为,事实上,中美关系长期处于冰点,对中国和美国都不是什么好事,也不利于全球抗击疫情,恢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