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没”的销售速度、不断飙升的销售额,直播间里不断上演销售“神话”,网红、明星、企业大佬纷纷涌入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活跃的一个风口。
在拥挤的直播带货赛道上,数据流量是衡量主播人气的关键指标。不过,“看上去很美”的数据并不一定是主播的实力写照,还有可能是虚假流量正在肆意生长。记者调查发现,屡禁不止的刷单“灰产”早已盯上视频直播平台。在这个数据造假的产业链上,粉丝、点赞、人气、评论、转发等等都可以“刷”出来,1万播放量+500点赞+50条评论,只要购买20元的套餐就能轻松实现。
说起自己的3次外联直播经历,刘芸(化名)形容“简直是蹚着水坑过来的”。
刘芸在一家运动品牌负责企业抖音号运营。为拓宽实体店的线上销售渠道,公司决定通过主播带货的方式消化库存。考察之后,公司和几位“大主播”签订了佣金分成比例。让刘芸没想到的是,5月底,公司的第一场直播带货就“翻车”了。公司找的一位拥有300万粉丝的区域网红主播,直播4小时,销售额不到2000元。“粉丝数据肯定有水分,估计是被优化过了。”刘芸分析称,这位主播隶属于一家公司,作品数量不多,但单个作品的播放量都在100万以上,很可能是举全公司之力在“养号”。刘芸坦言,公司在选择合作主播时,主要参考粉丝流量,但数据真实性还要通过粉丝购买力进行验证,“踩坑”难以避免。
6月,公司又做了两场外联直播,两位主播的粉丝数量都在百万级,带货成绩分别是17万元和2万元。虽然销售额上去了,但退货量也直线上扬。“有一个粉丝下单了47件商品,最后退得只剩了5件。”刘芸的语气里流露出无奈,很多粉丝都是冲动消费,“买得越多退得越多”。“直播带货确实帮助公司快速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但是利润空间真的不大。”刘芸坦言,主播已经把商品价格压得很低,售后和退货运费又增加了成本,一番折腾下来,还不如找素人做直播来得划算。
记者在不同平台上以“涨粉”“人气”“刷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大量提供视频直播平台数据服务的社交群和公司随即弹出,数据的“灰产”正疯狂生长。
粉丝、分享、点赞、评论、播放量、直播人气、弹幕这些直播平台衡量热度的数据指标都可以换算成相应的收费产品“刷”出来,有的商家还提供打包“套餐价”。“流量数据是主播进入商家备选池的入场券,也是谈价的筹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播向记者透露,很多主播都会采取“真假并行”的策略,通过原创内容吸引一批“真粉”,再买一些“假粉”撑门面。记者随机加入了一个直播涨粉QQ群,各种刷数据的信息不断霸屏。点开一个“自助下单平台”的链接,记者看到,购买直播间的1000个赞,只要1.96元,购买直播间的10次分享只要1.62元,在直播间刷20条弹幕,需要3.33元。
群里的业务员向记者介绍,关注、点赞、转发这些功能,通过电脑程序就可以完成,但是评论需要更多兼职人员,所以收费会相对高一些。随后,记者致电一家地址在江西赣州的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称,缴纳1980元包年服务费后,所有的数据“优化”服务都可以打5折。在他给出的价目表里,没有用户头像的“死粉”0.1元/个,“活粉”0.25元/个,刷播0.00035元/次采访中,多位短视频用户向记者证实,他们都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关注了一些陌生账号,“很可能就是被当作活粉卖了”。
“这就跟早期电商刷单、刷好评是一个意思,只是应用场景变了。”从社交电商转战直播带货的业内人士杜俊龙表示,电商领域的数据造假由来已久,流量生意的味道越来越重。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看来,这样的“生意”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对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都明确禁止刷单等数据造假行为,但是“刷数据”行为具有隐蔽性,市场监管部门通常难以及时、主动发现。而直播平台能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取决于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平台主动打击数据造假行为的意愿,毕竟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数据泡沫”的受益者。
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表示,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全国性社团标准。各界期待此举能让“直播带货”有规可循。赵占领分析称,作为推荐性国标,其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对于完善直播带货领域的“游戏规则”,助力新业态提质增效将具有指引作用。刘俊海则建议,在制定行业自律标准时应“开门立标”,特别是要公开征求消费者的建议,通过行业自我加压提升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从而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
1、中投投资咨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投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相关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自2009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详细]
自主可控就是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简单地说就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详细]
秒没”的销售速度、不断飙升的销售额,直播间里不断上演销售“神话”,网红、明星、企业大佬纷纷涌入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当下最...[详细]
从“买买买”剁手,再到卖闲置“回血”,买卖二手商品已成潮流,这也造就了以闲鱼、转转为代表的闲置商品交易平台。 &ldq...[详细]
6月22日,记者获悉,百度近日完成了对消费品排行榜“盖得排行”的投资。交易完成后,百度持有“盖得排行”约26.06%的股份,成为最大单一...[详细]
过去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支付宝和微信的刷脸支付设备出现在商场超市和便利店里。但从今年一月疫情爆发开始,由于疫情让线下商超的营业额蒙受巨大影响,刷脸...[详细]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都有“保鲜期”,如不加以正确引导,直播带货很可能会像大多数网红一样“昙花一现”。如何将直播带货常态化,实现可持...[详细]
从基于影视宣发需求而出现在头部主播直播间,到以嘉宾身份频繁成为主播座上客如今,不甘于只是短暂露出的明星名人,纷纷选择跻身直播战场,亲自“下海&...[详细]
由于突然爆发的疫情,时尚品牌纷纷钻研起线上直播,但特殊时期更需要深思“活下来”的内涵,直播能够带来的价值几何。 中国上海&mdas...[详细]
小米旗下电商平台小米有品近日上线“名品折扣”频道,主打“大牌奢牌,精选品牌,精选商品,精选价格,精选调性”。显然,“名品折...[详细]
中国上海继Louis Vuitton之后,Prada、Dior和Burberry也在近日入驻微信视频号,这四个在奢侈品圈颇负盛名的品牌都迅速投入到微信平台这一新功...[详细]
寒流正在刮向奢侈品行业,LV香奈儿古驰爱马仕,这些巨头们也扛不住了。 关店、停产、营收大跌,一首凉凉之下,一众玩家开始跑步转至线上&mdash...[详细]
·2020-2024年中国新零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20-2024年中国母婴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
·2020-2024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精华版)
·Analysis and Investment Consulting Report on Xinjiang Retail Industry,2018-2022...
·2020-2024年中国零售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上下卷)
·Analysis and Investment Consulting Report on China Retailing Industry ,2018-2022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434.9亿元,同比下降19.3%(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
绿色消费引燃市民购买热情、乡村游带动景区周边村民增收、夜经济让城市“烟火气”迅速回升&h...
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统计显示,5月份全球黄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黄金ETF)需求延续增势,当月净流...
近日,区域食材供应链企业莲菜网完成B+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美菜领投、河南省内一家国有性质基金公...
·餐厅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平台SEVENROOMS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
端午假期已余额不足,在我们享受假期之时,外围市场却是热闹非凡,美股两次暴跌,欧洲股市普跌,瑞幸铁...
秒没”的销售速度、不断飙升的销售额,直播间里不断上演销售“神话”,网红、明星、企业...
--
2020-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四卷)
2020-2024年中国远程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行业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20-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20-2024年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更多
详细
·【中投读统计】GDP——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