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没见过面的微信朋友在圈子里发信息说,在以色列旅行,碰到两个台湾姑娘,本来聊得甚为投机,相约一起用餐。结果呢,吃得高兴,谈起两岸关系,相互吵了起来。对方骂她是“关在铁笼里的猴子,没有自由”,最后不欢而散。她委屈又不服气,就到朋友圈诉苦,发誓绝不与“三观”有问题的人交往。
金字塔
我觉得好笑,便顺手点了个“赞”。旅行就是这样,平常流连于三点一线的我们,很难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但走出国门,当别人问“你从哪儿来”时,自然萌生一种责任感。不要说与其他国家的游客,就是和自己的同胞,辩论甚至争吵都在所难免。有时候碰到各种误解和谣言,还就得较真儿。
尼罗河
说话之间,刚在亚历山大巷认识的新朋友马勃发来信息,约我与他们一起去吃海鲜。马勃是开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自宁夏,昨晚在巴士上遇见,便认识了。他正好放假,携女友及同学三人到亚历山大港游玩。约定的餐馆位于地中海边,离得不远,打车十来分钟就到。
菲莱神庙
或许为了在女朋友面前表现,马勃点菜毫不手软,我要了条石斑鱼,1公斤198埃镑。这里不算亚历山大最顶极的餐馆,但也属于高消费的场所。菜很快上齐,石斑鱼做得有点焦,颜色也不佳,只有海鲜汤的味道还不错,但马勃的女同学说不如以前。她初来埃及时,曾在亚历山大学习语言,想来经常光顾此地,显然是富裕家庭的孩子。
阿布辛贝神庙
总觉得做海鲜是中国人的强项,埃及人的做法差点儿“意思”。
闲谈之间发现,那女同学捂着腮帮子作痛苦状,便问怎么回事。原来她牙齿有问题,刚看过医生,可能在吃海鲜时触碰到敏感部位。
卡纳克神庙前的公羊雕像
“你们在埃及怎么看病?”
“埃及有全民免费医疗,公立医院看病不要钱。”还是马勃回答。
“这么好啊!”我是真心实意的羡慕嫉妒。
“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经济条件稍好点儿的病人,都不会去公立医院。所谓免费医疗,就是免除挂号诊断和化验检测之类的费用,但辅助材料和药品都要自己到外面买。就像她看牙医,所用材料按医生处方,自己买回来才行。问题是设施落后,服务太差,条件稍好的人都会选择私立医院。”
“是啊,我就是在私立医院看的,1000多埃镑。”女同学插嘴说,她说话嗲声嗲气,如幼女饶舌,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外国人看病也免费吗?”
“免费,一样免费。”
傍晚的尼罗河
在我去过的国家中,印度、缅甸等与埃及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服务,都有同样的问题,硬件设施落后,人浮于事,又因为有医无药,实际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而伊朗、斯里兰卡等采取与中国类似的医疗制度。前段时间报道说,俄罗斯宣布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引得中国媒体哗然。稍加思考就可以推断,无非是实行有医无药的“免费”,不可能“包治百病”。不要说俄罗斯,就算这个星球上最富裕的国家,也很难做到医药“全免”。毕竟医疗是一项产业,不是有几个医生就能实现,更重要的是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
女王神殿
教育和医疗,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医疗则是对国民的具体保障。与其他国家的医疗制度相比,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为什么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为什么医疗事故层出不穷?就在我即将完稿时,发生了大学生“魏则西之死”,爆出不那么光彩的“莆田系”医院集合。而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被一名20多年前的患者砍杀30 余刀,最终抢救无效身亡。事件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原因?
卡纳克神庙里的多柱厅
就教育来说,我不敢妄言高等教育的优劣,但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实在是世界一流。因为过硬的基础教育,高中毕业生基本能胜任多种工作,这才是中国工业全门类发展的基础。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中小学生学业繁重,叫嚣应该向国外看齐。有人气愤地说:在中国的学界,不管什么事,什么学问,一定要外国人说好了,才可以,外国人点头了,自己才敢宣扬。外国人称赞了,自己才敢唯唯诺诺的随声附和。外国人永远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最高标准,谁敢质疑和挑战外国人,那就是学术立场上的政治不正确。
哈布城神殿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当然是好的,但一味崇洋媚外就会迷失自己。说到底,其实是中国文化主权的沦丧,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正如谁人所说,中国的学术界,做的都是殖民地学术、殖民地学问,而他们自己,也都是殖民地学术的代言人。
亚历山大凯特贝城堡
牢骚归牢骚,账单金额可不低。餐费1300多埃镑,我们实行“AA”制。与马勃握手告别,记起他的女友也是回族,我便问:“你怎么不包头呢?”
红海之滨
她笑着说:“世俗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