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河南智慧旅游大会在郑州举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发布了“互联网+旅游”发展报告。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到去年2月份我们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9.89亿,我们的网站数量达到443万,网页数量达到3155万,我们的监测APP达到345万。”戴斌表示,在前互联网时代旅游可能还是独立于目的地之外的封闭世界,但互联网确确实实改变了一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数字化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生活的内容和消费场景。
戴斌说,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春节期间全国景区接待预约游客的比例高达60%,平时也达到40%到50%,在线旅游消费总额达到了万亿级别,支撑了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平台走上了世界舞台。
我们还看到5G通信技术,加上4K,一旦这个场景营造完以后,他们告诉我可以在现场让你感受不到你触摸的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世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可以穿越过去,我们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在那个时候回到未来可能不只是一个文学的想象,而是旅游的现实。
戴斌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旅游”在持续满足国内旅游市场存量的同时,也会打开全新的市场,创造更有科技感和科幻感的新需求,为“互联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动能,这要求我们做好大规模旅游商业化运营的政策和伦理准备。
“当前我国正在从大众旅游向小康社会旅游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根本特征。”戴斌坦言,以“互联网+旅游”的智慧旅游则让战略机遇期转化成现实,市场越来越下沉的同时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没有办法把碎片化的供给和技术结合起来。
他说,对互联网的应用,从战略机遇来看,目前有些网红可能还是偶发现象,旅游需要网红,需要在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之间建立情感的连接,进而带动追求市场和新鲜的年轻人去种草和打卡,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我们既要打卡还要打钱。
现在缺的不是需求的存量,也不是增量,是能够激发提供满足旅游多样性的产品。我们还感受到新发展格局还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的创新动能,保持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十多年时间,我国的入镜旅游市场虽然渡过了萧条期,但是一直没有走出底部盘整期,我们如何让互联网成为传播国家旅游新形象的新平台?如何让互联网把更多的消费场景带给我们的入镜旅游市场?
戴斌认为,游客在惯常环境中的消费习惯会影响他们的旅游选择,所以对市场主体进行培育的时候首先要培育更加广泛的消费基础。我们还要培育面向未来的市场主体,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领域,没有什么天然的主力军,谁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旅游生活的新需求,谁就是我们行业的主力军,也是我们的嫡系部队。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包括旅游在内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旅游企业本质上都是数字化企业,我们需要创新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二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携程、去哪儿、方特会成为旅游的头部企业,再过二十年、三十年,5G、北斗、无人驾驶就可能成为现实,谁能预测旅游集团二十将的榜单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为此我们要出台更实在的措施,当然我们还要定期评估互联网和数字化对旅游的影响,构建面向未来的科技和旅游的新伦理。
数字经济是算法统治的世界,目前集中于终端设备制造商、通讯运营商和生活服务商的手中,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数字平权很难实现,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数字鸿沟已经开始形成,这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工业互联网的思维,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对数字的使用、消费形成规范以及伦理视察,我们希望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报告能够指向生活的温暖和消费的向善,让每一位游客都有平等的数字化参与的机会,都能享有网络时代的高光时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