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赵志远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9年工作,对2020年工作作了安排,亮点频频、干货满满。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5+2+2”产业体系、“拿地即开工”审批等名词解释成为代表委员们研读报告的必选项。
4张附页中的18条名词解释透露出什么信息?对2020年东营发展意味着什么?读懂它们,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
“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指在市级层面,对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的机制。“3”是指常务副市长、分管“双招双引”工作的副市长、分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副市长。“N”是指解决重点项目困难问题所涉及到的市直部门单位。
“5+2+2”产业体系:指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两大优势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
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指广利河流域、溢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雨污水管网完善、沿河截污等治理工程。
“拿地即开工”审批:指全市范围内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取得参与土地使用权竞拍证明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为止,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
“一口三办”最快政府协调机制:指借鉴温州经验,建立最快政府协调机制,实行“一口对外”、主办负责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回复)制。“一口对外”是凡提请市政府研究协调的事项,由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受理。主办负责制是对请示事项涉及多位市政府领导的,按主事项职责分工确定主办领导。首办负责制是对请示事项办理,由先接受办理的副市长一办到底。限时办结(回复)制是请求事项办结时限,为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需征求意见的10个工作日办结(特别复杂的可视情延长)。
“一区、一片、多点”发展格局:指全市石化产业发展布局。“一区”就是指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一片”就是以中国化工、中国能源为主整合发展的广饶片区;“多点”就是利华益等多家重点企业。
省“十强”产业: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五个新兴产业,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五个传统产业。
创新创业共同体:是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和载体,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要素,灵活采取事业单位+公司制、理事会制、会员制等多种运行机制,建设新型创新创业综合平台。2020年,我市推动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山东省健康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位于黄三角农高区)进入省级行列。
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像瞪羚一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
独角兽企业:是指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企业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为依据)的企业。
行业隐形冠军:指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
“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多地区中心”:指我市中心城区发展格局。“一主”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副”是东营区,“一次”是垦利区,多地区中心是黄三角农高区、高铁片区、金湖银河片区三个功能片区。
“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减四增”: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11个重点问题治理方案:指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治理、燃气村村通工程、散煤治理、危险废物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水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11个重点问题治理方案。
全民参保精准行动:指按照中央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要求,依法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达到“人人参保缴费、人人享受待遇”的目标。
“五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