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津市毛里湖镇青苗社区杨洋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红色存折”,翻开第一页,存折里不是存款金额,而是党员积分明细,“参加支部党员大会积2分”、“参加集中学习情况积2分”、“为社区献计献策1分”等,2019年5月份月度积分8分,年度积分116分……
近年来,津市创新“红色存折”“绿色存折”“爱心存折”三种制度,引导党员、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
“市委组织部是‘总行’,镇街党(工)委是‘分行’,村(社区)党组织是‘支行’,村(社区)组织委员是‘柜员’。”杨洋说,党员是“储户”,主动向“支行”“柜员”申报积分,及时存入自己的“红色存折”中。存折采用加分制,不设上限,一次最高可加3分。另外,党员如有9类不良记录,也将记入“红色存折”。
通过每季在党务公示栏中“亮账”,杨洋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满意,2018年115分,2019年116分,2020年第一季度29分,“普通党员会有‘攀比心理’,我又积了多少分,他又积了多少分”。
一本本“红色存折”,不仅激励党员之间的“攀比”,也激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百姓看到这些公式,也会对党员产生信任感,你的分积得多,越能凸显带头模范作用”。
杨洋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的积分主要在疫情防控上,包括走访村里,做好防疫宣传工作。下半年计划去帮助几个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
津市现共有党员15000多名,其中农村普通党员10000余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2018年,津市为充分调动农村普通党员潜能,创新推行“红色存折”制度,依托积分量化管理,有效激活党员积极作为。
2014年,津市金鱼岭街道原大旗村探索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存折”制度,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目前,该项制度在津市全域推行。
津市嘉山街道戚关村村民郑金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从2019年6月份开始参与垃圾回收行动,通过“绿色存折”他已经合计兑换了500多块钱。
郑金明住在戚家小区,他向记者展示“绿色存折”,折子上显示日期为,2019年6月10日,回收物品种类,可回收38kg,不可回收45kg,数量共83kg,补贴金额24.90元。“回收物品直接现场就兑换现金了,不可回收的可以拿到兑换点去兑换等值物资。”
村环卫协会向每个农户发放一本“绿色存折”,回收员上门回收农户分类的垃圾,将回收金额填写在“绿色存折”本上。农户在交售废品积存到一定数量后,可持“绿色存折”到村“绿色存折”兑换点换购相应价值的日用品,如牙刷、牙膏、洗衣粉、洗发水、洗洁精以及油盐烟酒茶等或直接兑换现金。
除了“红色存折”和“绿色存折”外,津市还推行“爱心存折”,一小时为一积分,志愿者活动采取“爱心存折”积分制,一积分为10元,不仅可兑换,还能转存……现在农村邻里互助氛围正蔚然成风。津市农业局乡村治理负责人刘阳说,目前社区志愿者在村级志愿活动、村级农事、文化活动中一呼百应。
“抓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加强人才培养激励力度、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等举措,在乡村治理体系里发挥出很好的示范建设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张志兵说,这些举措,是湖南各级乡村治理的创新与亮点,体现了乡村治理的“湖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