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拿高科技当名头搞“忽悠”(科技杂谈)
人民日报 余建斌
从当年的“水变油”骗局和形形色色的“纳米”产品,到如今的用一些高科技概念来给产品或商业方案进行包装,这种“忽悠”需要我们擦亮眼睛
前不久,一个关于北斗的消息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有报道称,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其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还有报道辅以“5月起,导航就用中国北斗”等标题。一时间,北斗地图App将上线的消息形成刷屏之势。之后有专业人士辟谣,指出“北斗地图”的说法纯属忽悠,官方也及时利用新媒体渠道推送北斗的科普知识以正视听,终于平息了这次借北斗之名行商业炒作之实的事件。
作为高科技,北斗尽人皆知,但并非所有人都了解它的技术特点。北斗系统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是定位、导航、授时,类似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比GPS还多了一项能够发送信息的短报文功能。北斗系统可以给电子地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但说成是“北斗地图”则容易引起误导。因为导航卫星只能提供定位,只有遥感卫星才能帮忙生成地图的影像。
一直以来,北斗系统强调“天上建好、地上用好”,也就是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能力,欢迎所有人利用这种能力研发出北斗相关应用并去使用。因此,北斗系统不存在独家代理,也不存在某一厂商代表国家北斗形象。也就是说,即便“北斗地图”存在,也只是某一企业的产品,并不能代表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和从事北斗系统开发的厂家是两回事。
此外,北斗系统从建设之初,就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北斗是开放、包容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服务。一方面,我们要自主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牢牢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互相兼容、互为补充的,从而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比如,很多手机往往兼容北斗和GPS系统,而不是非此即彼、有你没我。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北斗融入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北斗应用和北斗产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借用北斗名头的炒作,类似“北斗地图”这样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可以想见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比如,此前就有一些厂商将自己包装成北斗系统的直接代理商,甚至在去年还出现过“北斗茅台”这种离谱的闹剧。
从当年的“水变油”骗局和形形色色的“纳米”产品,到如今的用一些高科技概念来给产品或商业方案进行包装,这种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忽悠”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同时,也需要媒体、专业人士、科技界等多方形成科学普及和知识传播的合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