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一到,三年级的女孩小丽最近总觉得头晕,不愿意走动。眼见假期快要结束,她就开始不愿出门,晚上又睡不好,胃口也差了很多。但在医院做了身体检查后,又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家长十分紧张而困惑,“从网上搜索相关症状,她是不是患上了开学恐惧症?”
同样焦虑的还有10岁小学生文浩的妈妈。今天,文浩被四五位长辈硬拖着来到心理门诊。妈妈哭着说,文浩原本学习成绩很好,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突然不肯去学校了。妈妈发现,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从8点到10点,到最后甚至要到凌晨还在写作业。虽然最后还是去参加了期末考试,但昨天申城中小学已迎来“开学第一天”,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扬言要独自去“流浪”。
随着新学期开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咨询门诊“热”了起来,前来咨询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的患儿也逐渐增加。有的家长甚至表示,面对开学,自己也感到有些紧张。
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说,学期末及开学前后,此类的小患者不在少数,“这是一种由于存在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学龄儿童对学校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伴有身心症状和拒绝上学的行为,也称为拒绝上学症。”儿童和青少年是开学恐惧症的多发人群,据统计,13.8%的儿童情绪障碍为学校恐惧症。国内有研究发现,患儿中女孩比男孩略多见,男女比为3:4。
发育行为儿科心理与睡眠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广海博士表示,这一疾病已逐渐成为影响患儿自身、家庭、学校的一种常见情绪障碍,特别是对儿童学业、社交、情绪和身心发展产生巨大损害,因此,家长对学校恐惧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患儿最常见的症状并非是精神心理症状,而是躯体症状,比如头晕、胸闷、肚子疼,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手抖、尿急等。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家长错认为只是身体上的不适。”王广海说,尽管大多数孩子能在一个月左右逐步适应,但也有学生变得愈加严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章依文说,发生开学恐惧症的孩子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由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原来的作息时间、同伴群体、甚至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孩子们的起床时间变早了;他们将重新去认识新的同学,适应新的集体;学校生活的节奏更快,要遵守的纪律更多,同时,孩子们还要开始承受一些学习上的压力,相对而言游戏玩乐的时间变少了。这些变化都需要孩子们慢慢适应。”另一类是初高中,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升学的关键学期,沉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身和家长的过高期望、渴望成功但又担心失败的心理都让孩子们深感压力巨大。”
王广海则提出,学习压力大并不是开学恐惧症的唯一原因,这还与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有关,如孩子本身性格内向、胆小、任性、孤僻、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学业不良或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行为问题等;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过分保护、溺爱,或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喜欢与别的孩子比较,却缺乏对自己孩子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家长存在人格或心理问题,夫妻或亲子冲突等;学校里老师比较严厉,同学之间嘲讽、矛盾等,都是引起学生恐惧开学的原因。
除了学生有恐惧心理外,不少家长也反映,面对开学自己也非常紧张焦虑。为此,儿科专家为家长们支4招:
1.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避免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高标准。更不能随意打骂和讥讽,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不被理解关爱,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
2.避免焦虑情绪的相互传递,亲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缓解彼此压力。比如小学生的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状态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面临升学的孩子及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聊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能够相敬如宾,体贴支持,为孩子树立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的榜样。
3.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孩子从假期模式转换到上学模式有很大帮助,同时应当控制屏幕暴露,特别是电子游戏时间。
4.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主动向老师或医师寻求帮助,不要逃避或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