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古至今“改名换姓”的城市比比皆是,有的地方更是数度易名。你知道广东
广州有许多别称,像楚庭、羊城、穗城等,而历史最为久远的是“楚庭”,被认为是广州最早使用的名字。
为什么叫“楚庭”?商代时期广州地区有南越之称,据方志记载,南越“臣服于楚”,故广州有楚庭之名。今天,广州越秀山头尚有清代建立的“古之楚庭”石牌坊存在。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设立了南海郡,包含了今天广东大部分地区,同时将郡治建在了现在的广州,称之为“番禺县”。
广州又是何时被称作“广州”的呢?三国时期沿袭东汉的州—郡—县制,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包含广西和广东)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广州之名取自原来的州治——广信的“广”字。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因其水泽密布,村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天的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今天的广州)。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莞草(制作草席的材料)而得名。
多说一句,为什么现在东莞不盛产莞草了呢?80年代东莞推行的引淡驱咸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海水难以涨入内陆水田,因此莞草赖以生存的土壤日渐消逝。
事实上,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
也有人将珠海之名与珠海渔女的传说联系起来——取自主人公“玉珠”和“海鹏”的名字。
佛山古称季华乡。来传教的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来两尊铜像并修建庙宇。后庙宇倒塌。
唐贞观二年(628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地,挖到了三尊铜佛,于是在岗上将倒塌的寺庙进行重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但在此后的历史中,佛山的史籍再也没有提过这三尊铜像的归宿。)
中山的易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中山古称“香山”。据唐朝《太平寰宇志》记载,其境内的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故名香山。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从此中山有了县级行政区划。
惠州古称循州、祯州,有1400多年的建制历史。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祯,祥也,福也。宋线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苏东坡曾被谪惠州两年,因此与杭州一样,惠州也流传着不少东坡轶事。
江门市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1945年,中国收回广州湾,因历史上这里设置过“椹川市”,后受唐人谢混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的启发,故改“椹”为“湛”,释“川”为“江”,使市名更有濒临海滨之意。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有个叫潘茂名的人在当地炼丹升仙。后人为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功绩,把炼丹所在地附近的地方称作茂名。隋朝开皇18
宋代以后直至民国,虽地方行政机构历次变迁,但清远县多有保留。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清远撤县设地级市。
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古越语中,“牛”为“莫”,“羊”为“阳”,“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
900多年前的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当时官员认为“兴庆府”沿用西夏首府旧名不妥,便提议改名肇庆,寓意“开始带来吉庆”。这一提议得到宋徽宗认同,他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沿用至今。
111年)汉平南越,置海丰县,为汕尾地区有县级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汕尾原名“汕美”,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汕美”之名。因地处广东省南部末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逐渐把“汕美”称为“汕尾”。
其后,潮州地名随着历史变迁不断更改,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潮州”的名称再次启用并从此固定下来。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建揭阳县,属南海郡,以县西北秦戌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而得名。
1717年)在该地区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
改了名就一定能闻名天下吗?举几个例子:徽州改名黄山,大庸改名张家界,南坪改名九寨沟,淮阴改名淮安……而湖北的“荆沙市”,在历史上更是只看了两年的日出。
小编觉得,一个城市的好与不好,城市本身是根本,名字无法决定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最终靠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