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的广州市政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目前广州是“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
今年3月份,广州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年末,广州常住人口规模达1530.59万人,比2018年末的1490.44万人,增加40.15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常住人口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统计口径,它统计的是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人口数量,没有涵盖短期逗留的流动人口,比如会议、商务出差、就医、旅游、探亲等人口,这部分人口日常大约700万人(2200万减去1530万)。
注意,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披露了一个数据是“1000万流动人口”,比刚才计算的700万还要多,说明这个口径可能还统计了大量的交通枢纽中转人口和没有登记在册的人口。
所有这些短期性逗留人口,虽然不占据城市的社保与基础教育资源,但对城市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社会管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广州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按照实际管理服务人口来配置的。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中提出,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这是门户城市的典型特征,不仅为本地人口服务,还为超大规模的常态化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实际管理服务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额越大,城市的门户属性就越强。
广州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人,我认为这个数据是比较符合实际感受的。要知道,广州的地铁客流量、机场吞吐量、火车站客运量、移动电话数量、生活垃圾量、快递业务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校学生数量,所有这些能够反映人口总量的数据,广州都是和北京、上海一个水平的,有的甚至还超过后者。
当然,北京、上海都没有公布过“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这个口径的数据,如果公布,超过3000万也不稀奇。除了广州,深圳、成都也公布过实际管理人口这个口径的数据。
据深圳商报2017年1月12日的报道,《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深圳目前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为1800万人左右。另据南方日报5月20日报道,深圳市副市长透露深圳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人。
所以,深圳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很可能和广州基本相当。广深加起来,再加上旁边的佛山、东莞,这四个城市实际管理的人口铁定超过6000万,而这四个城市的面积加起来不到1.6万平方公理,小于北京或者杭州。
除了广深,成都的实际管理人口也超过2000万。根据四川新闻网2017年7月2日报道,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会议透露,截至2016年底,成都实际管理的人口已达2030万人。而最新数据显示,成都的常住人口是1658.1万人,这说明成都存在近400万的流动性活力人口。
所以,今天中国,至少有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六个城市的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这六个城市,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半个韩国、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级别,这绝对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要知道,人口规模考验的是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很可能是汉唐时期的长安,其人口规模大约100万人,为什么不能继续做大?技术不允许。
马车时代的通勤半径最多就5公里,再加上那个时代没有自来水,取水是一大难题,城市再扩大,就无法正常运转了。再比如纽约,二战之前,它的人口规模跨越式增长,但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它的人口规模就长期稳定在800万左右,停滞不前。
为啥呢?八九百万可能就是纽约人口承载力的极限值,再像二战之前那样跨越式增长,城市运转是吃不消的。交通、住房、供水供电以及生态资源的承载力,都会影响城市人口的规模极限。
所以,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的单体城市(东京市人口只有1000多万,东京都会区超过3000万),还能保证井然有序、正常运转,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中国超大城市最根本的竞争力。
我常常在想,城市治理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和互联网公司一样,都是做流量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竞争对手的人搞得少少的。
有多种途径,比如你是交通中心,有汽车站、火车站、国际机场、港口,就不愁没人来。
再比如你是科教文卫中心,最好的学校、医院、剧院、体育馆在你这里,也不愁没人来。
再比如你是产业中心,有腾讯、阿里、百度这样的高收入企业在你这里,当然也不愁没人来。
或者你是旅游城市,把城市搞得漂漂亮亮、精精巧巧的,就像厦门、珠海、三亚,也不愁没人来。
纯粹从流量思维来看,国际机场、高铁站、港口、大学这些流量入口,要比大企业更可靠,毕竟大企业的搬迁或者业务分离是常见的,但行政中心、国际机场、高铁站、教育医疗中心的转移是几无可能的,因为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了。
当然,要把这些流量沉淀下来变成生产力,还需要优质的营商环境来配套。否则,你的流量再高,也只是个中转站,就像那些远郊高铁站一样,人流量是超高,但周边杂草丛生,啥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