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广东新闻 > 广州新闻

40年前中国魔都不是上海而是广州

导读:  曾经的一段时间里,广州最高的建筑是34层的白云宾馆;住在郊区天河(上世纪90年代前,天河一带被叫作郊区)一带的人们挤在22路车上,一路向广卫路前进,偶尔一两辆自行车在车旁缓慢驶过;街头的青年穿着喇叭裤和花衬衫,试图通过衣着彰显个性  ▲文化公园里滑冰的女孩

  曾经的一段时间里,广州最高的建筑是34层的白云宾馆;住在郊区天河(上世纪90年代前,天河一带被叫作郊区)一带的人们挤在22路车上,一路向广卫路前进,偶尔一两辆自行车在车旁缓慢驶过;街头的青年穿着喇叭裤和花衬衫,试图通过衣着彰显个性

  ▲文化公园里滑冰的女孩。她们身上五彩斑斓的服装,是改革开放初期服饰变化的一大体现。丨via Gedawei

  1978-1991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此间,思潮涌动,举措迭出,改革理论和开放事业偶尔大步迈前,偶尔徘徊后退万事万物都散发着蓬勃而生涩的活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广州是那个时期耀眼的一颗明珠。从开启现代中国内地选美先河,到开办国内第一个灯光夜市广州在许多领域上,都是“开路先锋”。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广州人,一边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时代新风,一边又在这种急速的变化中踌躇踱步、懵懂向前

  1985年,一位名为肖舟的男生穿上了小格子呢的夹克衫,配上了水洗牛仔裤,去与师傅介绍的对象约会。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对方父母认为肖舟打扮别扭,看着不老实,便不让女儿再与他见面。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蛤蟆镜是香港的穿扮潮流。但在当时,内地大多数人都看不惯这种“奇装异服”,认为它与“不正经”是画等号的。广州的老一辈就爱用“油脂仔”来称呼这些看似油腔滑调、没点正经的年轻人。

  事实上,当全国穿衣风格还是统一的“灰黑蓝”时,广州城里的一些青年就已经在香港文化的影响下,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跳脱出来。从喇叭裤到宽腿裤,从花衬衫到蝙蝠衫,从烫头发到穿耳洞从衣着到装扮,不断地对时尚进行学步与实践。

  ▲1984年,广东广州首届“美在花城”博览会上的无痛穿耳摊档,一名女士正在穿耳,一旁围观的人们脸上写满了好奇、惧怕丨via安哥/FOTOE

  这些变化,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象征。在那背后,一场有关审美解放和思想进步的革命暗流汹涌。

  1985年,广州团市委举办了新中国首个选美活动——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

  这次选美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反对者认为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但在港媒和外媒看来,这却是改革开放的一枚重要标志——选美,是追求美、追求人性解放的体现。

  ▲1985年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男女选手合影。这场选美比赛在初赛后突遭非议,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反对者观点很明确,认为广州搞选美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只讲穿着打扮,不要艰苦奋斗。丨via安哥/FOTOE

  而在那场比赛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一位女选手在回答“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广州青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时表示,广州青年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后来她又解释道,所谓的夜生活是指上夜校、去图书馆、电影院。

  放到现在来看,这位女选手的回答稍显克制。实际上,当时广州青年的夜生活确实越来越丰富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率先吹响了全国夜场娱乐的号角,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成为了当时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1985年,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的女子冠军谢若绮在联欢会现场。丨via安哥/FOTOE

  1985年7月,一个占地24万平方米的乐园——东方乐园开始对外营业,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现代游乐场所。当时东方乐园的广告遍布了北上南下的列车,许多外地人来广州的首站,就是到东方乐园看看

  ▲诞生于1985年的东方乐园,在营业当天,即创下了一天10万游客的天文数字。这个记录,20年来国内没有一家游乐园可以突破。一时间,东方乐园风头无两。丨via新华社记者潘家珉

  在东方乐园外,各式各样新兴的娱乐潮流遍地开花,其中甚至有一些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边界的娱乐方式,就如卡拉OK,就如音乐茶座。

  在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举办的前一年,广州的音乐茶座发展到一个顶峰——那一年,广州70多家音乐茶座的收入高达2000万元,平均每家入账近30万元。而在当时,普通人的月薪水平还不到百元级别。

  ▲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东方宾馆音乐茶座。1979年,东方宾馆举办了国内第一个营业性的音乐茶座。在此之后,去音乐茶座看演出,便成为了一种潮流。丨via网络

  这是音乐茶座最为盛行的时期。自1979年,东方宾馆举办了国内第一个营业性的音乐茶座后,这种边喝茶吃点心、边听歌的娱乐方式,便成为了人们眼中“高大上”的享受。当时一个年轻小伙子想追女孩,就会将约会地点定在酒店的音乐茶座,以彰显自己的品味。

  每到演出前一个小时,四面八方而来的年轻人就会把东方宾馆翠园宫(办音乐茶座的地方)前厅挤得水泄不通,宾馆走廊经常要加位,有时连隔壁的后厅也站满了人。

  著名乐评人金兆均就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在音乐茶座中的观感——“或穿梭于台上,或漫步于烟雾之中,强烈的彩灯变幻莫测。”

  继音乐茶座后,类似的夜场娱乐方式便在这座城市久盛不衰,并以雷霆之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娱乐大潮。

  ▲1992年,北京和平宾馆“豪华之夜”夜总会开业,享有盛名的“天狼”乐队及著名南国歌星表演最新港台歌曲。丨via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奇装异服”、夜生活的流行各式各样新兴的潮流,打破了改革开放前的“铜墙铁壁”,突破了边界与戒律。而这种破“界”,也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城里思想解放的一大标志——人们追求美和娱乐的意识在苏醒,人们的思想与个性也在千姿百态的新潮流中得到释放。

  ▲1984年,广州市第二次大龄青年集体婚礼,人们正以咬苹果的方式娱乐。放到70年代,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就被人看作是伤风败俗之举。丨via安哥/FOTOE

  与此同时,广州繁荣的商业环境,也在无意间推动着各种生活方式、娱乐潮流的诞生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展现个体户生活的广州电影——《雅马哈鱼档》在北京大学放映。电影播完后,全场观众激动地起立鼓掌,一群北大学子高喊“广州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86年,广州市骑自行车冒险载货的个体户。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涌现了一批个体户,他们促进了这座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新的娱乐潮流、生活方式的出现。丨via安哥/FOTOE

  彼时,广州已经出现了全国闻名的服装集散地——高第街。作为国内第一条以经营服装为主的个体户集贸市场,高第街聚集了一批从事服装生意的个体户。当时,做个体户还是“下三流”的行业,与国营单位里工作的人比起来,个体户显得低人一等。

  ▲1982年,广州高第街时装摊档,一位大眼睛姑娘躲在柜台下警惕地东张西望,担心看到熟人。丨via安哥/FOTOE

  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个体户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万元户”,《雅马哈鱼档》里的卖鱼小伙子也变成了北大青年的“偶像”。个体户的崛起,除了给商业市场注入了新血液,也影响了形形色色的城市风尚诞生。

  1984年,为了统一管理马路两旁的个体摊档,解决城区低收入人群的生计问题,广州办起了西湖路灯光夜市——这也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灯光夜市。

  ▲1985年,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中国最早的时装夜市。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每晚都是人山人海,一派繁荣景象。丨via安哥/FOTOE

  每到入夜,各个档主就会用竹竿沿着马路两边,临时搭起一个个档口。杆子上总是挂满当季流行的衣服,许多都是紧跟着香港当红的时装样式来做的,可以说,广州的灯光夜市就是80年代中国时装的窗口。

  当时有人甚至这么形容: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

  也正因如此,当时逛灯光夜市,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在不少70、80后的老广人心中,吃完饭和家人朋友逛灯光夜市,成为了最美好的儿时记忆。

  正当西湖路灯光夜市灯火通明之时,不远处,一个名为“胜记”的大排档上,“镬气”和人气十足。

  80年代的广州,率先开放了蔬果、鱼鲜等食材的自由买卖,不少人因此开始了个体户的生涯,其中的一部分人,就开创了宵夜摊。

  1983年,广州第一家宵夜摊——“胜记”在珠江边开业,即便早期的胜记只是用竹料搭的一个简陋的大排档,但食客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以至于后来,广州的城里城外到处都流传着“胜记饭店,胜在新鲜,胜在惹(野)味”的宣传语(译为“胜记饭店,胜在新鲜,胜在味道好”),许多香港来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去“胜记”打卡。

  ▲80年代,长堤“胜记”大排档的盛况。“胜记”在广州开创了“生猛海鲜”、“即点即蒸”的先河。丨via广东省档案局

  在“胜记”之后,各种宵夜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知不觉间,宵夜逐渐地成为了广州饮食文化的重要一支。

  个体户的发展,让广州的夜晚多了几分“滋味”的同时,也丰富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80年代广州的夜市大排档,广州中山五路上密密相挨的大排档,是当时广州最热闹的宵夜去处。丨via安哥/FOTOE

  三十多年前,这座城市上不断涌现出各种新事物,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生活:像是音乐茶座、宵夜摊、灯光夜市

  这些接连不断出现在广州街头的新事物,是广州“敢为人先”的最好体现,也是广州在改革开放初期走在时代前沿的重要原因——一次次的求新求变,铸就了广州改革开放初期的辉煌。

  ▲2001年青年节,广州街头内衣秀。十多位身着内衣的模特旁若无人一般走在人流如潮的农林下路,引来不少路人观看。这一颇不寻常的景观原是一家内衣厂为宣传其产品而做的“大胆策划”。这张图片也被多次引用,用以表现广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敢为人先”。丨via叶健强 fotoe

  三十年多后,那些“惊艳”国人的新变革与新潮流,许多都已过气,甚至有的已经惨遭淘汰。新的风尚取代了它们,重新走上街头,而人们的生活也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间急速改变。

  与之一同失落的,似乎还有曾经走在潮流最前线的广州——即便如今的广州依然稳坐在珠三角老大哥的交椅上,但身上的光芒,却逐渐地被身旁深圳等更具活力、更具激情的城市所遮盖。

  变得安逸,变得缓慢,或许会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种魅力。但每当回顾多年前,广州城里上演的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我便会怀念起这座城市的标新立异,怀念这座城市的敢为人先,怀念这座城市意气风发的“少年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州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资讯标签: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