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宁欣是北京某重点中学高中一学生。她长得漂亮,古典的琴棋书画、现代的电脑游戏都无所不能,学习成绩也相当不错。我看着、听着介绍的情况心生艳羡,这明明是一个家长心目中标准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模范学生嘛,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直奔主题道:“上个月,我粗略一算,不包括我给她付的各种学杂费、伙食费、零花钱,就光她自己花的,至少五千块了!”
原来,自从上高中后,宁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爱臭美了。我想,女孩子大了嘛,爱美一些也无可厚非,所以,偶尔也会给她买一些名牌。但是,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她开始学着化妆、烫头发。学校不允许,她就在假期去做指甲、染发、买衣服,穿戴得像个社会青年。拦也拦不住,一说就跟我吵。您说,一个高中生,花钱跟流水似的,加上我掏的,至少上万,都超过许多人的月薪了。”
妈妈很激动,宁欣则一副无辜的样子。她插嘴道:“妈妈,你怎么不说我还买书呢?怎么不说你们刚花了那么多钱换了新车?我怎么就不能花点钱了呢?”
妈妈听了更生气:“你别跟我提买书,你买的那么多书,看过吗?家里的书都堆成了山。”妈妈说宁欣总是打着买书、辅导材料的旗号要钱,确实买了书,但更多的是买女孩子喜欢的装饰品、衣服等等。更让妈妈接受不了的是,宁欣极其浪费,同款的东西她能把各种颜色都买一套。
这个案例主要反映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面上的症状,即“花钱如流水”的问题,这说明宁欣在花钱、计划、控制力等能力上还需要学习和实践;二是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宁欣开始出现想要尽快成为“大人”的愿望,包括自主支配金钱、设计自我形象等。当然,这其中也有跟同学攀比、跟风的心理。
由于女儿的变化比较突然而且猛烈,在妈妈看来,仿佛宁欣一下子就从单纯的乖乖女变成了不服管的“败家女”。显然,这是因为她对于青春期孩子强烈的独立意识不了解,也缺乏准备。之后,妈妈仍沿用过去的教育方式企图说服宁欣,结果难以奏效。概括地说,妈妈在应对宁欣的独立自我意识方面少了尊重和理解;而在处理花钱这一具体问题上又缺乏办法和权威。
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家长实施教育的机会,我建议妈妈不妨顺势对宁欣进行理财教育。前提是尊重孩子萌芽的独立自我意识,在允许的范围内,让女儿自由地做选择和决定,即便我们这些大人看不惯。比如像发型、装束等等,只要不过分、不暴露,真的无关紧要,对孩子们重要的是TA可以在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上做决定。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也包括金钱的支配和使用,反正宁欣已经表现出强烈的自主花钱的愿望,不如提供机会,同时教授她如何做预算、计划和理财。可以先从记账学起,把每天的费用记下来,并合并同类项;然后做预算,提交父母预算时,需要解释、说明每一项花费的合理性;经双方讨论后,确定固定的金额,父母拨款,之后不再为她支付任何费用;最后还需要商定,如果预算超支,后果以及处理或惩罚的办法。比如,月底没钱可能就得饿肚子、不能预支下月费用等。
在这个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是难点在于:宁欣和妈妈为了确定每个月的大致费用预算,经历了一番长时间的激烈辩论和讨价还价。宁欣据理力争,妈妈在原则性问题上比如名牌攀比等方面寸步不让,我偶尔中间调停,最终双方达成了满意的协议。宁欣获得了自己这部分的财政大权,不用每次都找妈妈要钱甚至编谎话;而妈妈很高兴费用总量大幅削减。
因为先给了她自主的权利和自由,也有了总金额的限制,再谈具体的限制方法就没有遇到宁欣的阻抗。她也承认这半年来网购花费严重不合理,很多东西一冲动就买了,对此必须加以限制。妈妈取消了宁欣账号与自己信用卡的链接,宁欣还能够继续挑选喜欢的东西放到收藏夹,但购买则需要由妈妈代付。事后,妈妈反映给了女儿自主权后她花钱反而谨慎、节制多了,还学会了攒钱。宁欣说了,以前花钱不心疼,反正花的都是爸爸妈妈的,现在花的可都是自个的,得精打细算呢。
最后要提醒家长,越小的孩子给TA花钱的自由度越小。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以让孩子记账、做预算,培养钱的基本概念,到了高中、大学,理财则变成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