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理财新闻

PPP模式是怎样“忘了初心”的?

导读: PPP业务模式进入下半场,当年疯狂扩张,不计成本四处拿项目的企业,如今都在收缩甚至卖身以应对沉重的资金压力,而这种反转也不过发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变化发生得

PPP业务模式进入下半场,当年疯狂扩张,不计成本四处拿项目的企业,如今都在收缩甚至卖身以应对沉重的资金压力,而这种反转也不过发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变化发生得太快,人们往往本能地将原因归咎于最显而易见之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在与PPP业内人士交流,有人认为PPP企业这两年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的变化,“一个主要由政策催生出来的热门领域,当然会直接受到政策冲击的收紧。”

另外亦有部分人则是从根本上就否定了PPP这种模式,他们认为,在国内固有的传统金融环境下,这一模式对于市场化企业而言,无法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遭遇各种问题之后,开始将PPP视作“过街老鼠”显然有欠公平,并非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之?

PPP业务模式进入下半场,当年疯狂扩张,不计成本四处拿项目的企业,如今都在收缩甚至卖身以应对沉重的资金压力。(IC photo)

PPP是一种自上而下推出的模式,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及要积极推广、完善、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最初的构想十分美好,财政部对其广义定义是,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改进和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实现物有所值目标;对其狭义定义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的一种基于合同之上的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国家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从更高的维度指出PPP是国家治理方式的改变,是一种社会化、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他点出PPP模式的几大要义:一是政府职能上的改变,政府要放管服,让有能力的人提供公共服务;二是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利于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政府、市场以及社会能够互动,共同推动一种改革的局面。

这些崇高的立意和目标成为市场化企业们后来在各种项目推介和招投标过程中的必备内容。按此思路,这一模式能解决我国政府和社会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财政部和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能够在设定财政预算支出红线的情况下,开展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能够在有监管的情况下使投资合理而高效。

事实总难遂人愿。一位PPP业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他这几年所理解的PPP模式,从政府的角度,成为一种新型的举债工具,一个现象是,不少地方的PPP模式中的社会资本方,穿透之后其实即是当地政府所控制的平台企业,以PPP的名义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多数企业所看中的主要是政府付费的部分,以此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融资支持。

“本来的设想是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的模式,事实上相互利用,借政策的风口进行融资而已。”

这种视角或许过于偏激,却也点出了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性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走偏”问题的原因,层层追问,更深的也与固有的金融体系有关。

一位在某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从事PPP相关业务的人士对记者介绍了该行开展PPP业务的思路。其将PPP项目分为“真PPP”与“假PPP”,区别主要是社会资本方是否是真实的市场化社会企业,项目本身是否是真实地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共建,严格按照约定的合作方式进行。

他透露,从项目本身的要素看,其实这些“真PPP”盈利、回款、现金流等方面是非常不错的,相比于一般性的房地产开发贷项目,利润率要高,由于政府付费所以项目回款也要更稳定。但是从银行放贷的角度,反而更倾向于贷款给政府平台或者国企作为融资人的“假PPP”项目,因为其背后意味着政府的信用,在银行看来,这些项目更安全。“资金的风险远比合规风险重要。”

正如最初政策所构想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称,这种模式相比于过去的BT、BOT模式有很多优势,理论上能够解决当下的不少顽疾,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这些功能并未消失。在他看来,PPP企业之所以走偏遇困,是因为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有偏差,“对于这些市场化企业而言,这究竟是当做一种工程行为,还是一种投资行为?不同的定位意味着实际操作中完全不同的做法。”

当前的趋势看,政策上对此一步步收紧,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对这种模式的认可和规范;从企业的角度看,在资金压力之下,各大PPP企业尤其是民营PPP企业正在尝试通过压缩项目、向轻资产业务模式转型等途径纾困,同时也在通过引进国资背景股东等方式缓解融资压力;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虽然部分银行在大环境趋紧的同时也收紧了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一边倒式的趋势,另外一些银行比如政策性银行今年在棚改业务受限的情况下开展了大量PPP业务,另外,很多地方银行也在大力开展此类业务。

经过此轮洗礼之后,PPP模式将走向何方,逐渐销声匿迹还是慢慢回归初心,市场终会给我们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州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资讯标签: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