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每年这个日子前后,各种有关打假、揭黑、维权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个消费者都期待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日子里发声,让自己的权益获得更多的保障。
金融消费者是这个群体中引人注目的一类。2016年末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已达到165万亿人民币,而在金融市场目前还存在着行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供给不充分和业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行业内林林总总的消费陷阱仍然多见,金融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的损失通常很难挽回。
误区
什么投资都没有买房值
房地产作为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项目之一,房地产领域的资产必不可少。特别是中国的投资人,在中国投资人的认知中,买房实用、保值、升值速度快、抗通胀,结合中国经济特点,还有一夜暴富的可能。
不过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机会仍在,但是要结合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阶段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住宅市场已经逐步规范和冷静,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商业地产带来的机会,通过母基金的方式把资产投资到存量地产的增值中去,支持商业地产的发展,从而分享收益。
误区
快进快出,赚一笔就撤
不得不说,很多投资者很难接受一丝亏损的可能,所以都希望尽快拿回本金收益才能睡得安心。但市场并非如此。拿最常见的基金产品举例,从2007年至2016年,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的累计收益率分别高达202.70%、172.45%、144.48%,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62.18%。
显然,在A股市场过去跌宕起伏的10年中,偏股基金的收益率远远跑赢大盘。造成实际收益不佳的原因,往往是基金投资者短期化、交易化的行为。可见,稳定长期的持有对投资至关重要。
误区
我要自己把金融产品研究透了再投资
不少投资者对于金钱的态度极其谨慎,不敢交付给财富管理机构。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近几年,与财富管理相关企业数量剧增,其中不乏专业及规范度不达标的机构。
然而,投资的专业性门槛也让普通投资人望而却步。以投资者都很熟悉的私募股权举例,大量的资金通过私募股权基金的直接融资渠道投向数以万计的创新创业企业,2月末,已备案私募基金数量突破7万只。在如此数量级的产品中甄别、挑选优秀私募股权基金与基金管理人的知识和能力,确实并非易事。
误区
意外太小概率,财富传承离我很远
去年,小马奔腾创始人李明遗孀被判2亿债务的消息甚嚣尘上,最高法随即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将舆论纷争推向更高点。
这个案件表象其实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传承管理亟待提上日程。
执掌上市公司的张先生近期就在为此事发愁。他坐拥房产、股份及现金财富,却不确定如何让不愿接班的女儿能够顺利的传承财富,并且无论有何意外,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能够顺利度过晚年。这是很多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需求的一个简单缩影。
设立家族信托便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之道。家族信托可以忠实表达客户财富传承的需求,不仅能做到财富的精准传承,更是为子女及家人生活提供全方位的规划安排。在帮助企业家进行资产传承的同时,为家族企业竖起一道防火墙。另外,再选择合适的保险尽量降低家庭成员养老可能出现的风险,相信会成为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的选择。
误区
我只追求零风险的固定收益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谈及理财时表示,“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跟随市场多年的投资者应该了解,前几年,银行和信托也发行了不少高收益的产品,虽然合同中没有承诺收益,但无论是金融机构自己还是投资者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肯定能兑付。因此,即使个别没有出现风险的产品最终也由金融机构“托底”实现了“刚性兑付”。
但从去年起,监管层已经下决心打破刚性兑付,今后那些不保本不保证收益的产品真有可能亏本。资管新规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离正式实施还有一年半左右的过渡期,投资者暂时可以按现在的原则来选择理财产品。但无论新规施行与否,投资者都应该明确“破刚兑”的趋势,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理财工具。
又是一年315,祝愿各位投资人规避财富管理“万年坑”,欢乐奔向财富自由。
其他用户正在看
1.总理都发话支持了!万亿股权投资市场将迎来发展红利期!
2.20年平均回报率超20%!全球对冲基金之王和宜信不谋而合!
3.对投资人而言,什么行业能对抗时间强盛不衰?
4.IDG地产基金投资者最关注的五个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5.它将投出下一个宜信!
6.亲爱的,请收下这封情书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宜信财富微助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