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养老基金的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45万亿元。如此大体量的资金,必须要经过严格完善的管理,才能长期取得稳健的收益。
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考虑到养老投资的长期性,以40年投资期限为例,如果运作得当,其收益有望超过银行存款的100倍。
养老基金投资的四个核心原则
据统计,未来十年,中国养老金规模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15%,预计到2025年,总规模有望达到人民币45万亿元。同时,老年人群体扩大增强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现存三大养老金支柱规模尚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养老市场,进一步优化养老金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谈及探寻我国养老目标基金投资,有业内人士指出,“养老不等于保本,如果投看似安全的产品,不做投资,其实是没有收益,无法应付长寿风险的。欧洲是国家保本,保险的模式,就是大家躺在国家的身上,啃老的方式。”
在该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需要包含4个核心要点,
“首先是长期,应鼓励长期持有、长期投资、更重要的是长期考核;如果实行‘长钱短考核’,是很难有好的收益的。
第二点是以资产配置为核心,锚定大类资产的配置范围及比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第三点是重视权益投资对资产增值的作用,同时对权益投资予以一定限制。
最后,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年龄、预期寿命、风险承受能力等特征及养老基金的领取安排,包括生命周期等产品的特点,都是符合不同年龄的投资者进行投资的。”
公募基金是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
从境外经验来看,在美国,公募基金服务了整个养老的体系――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30年来,与公募资金的联系非常紧密。
在我国,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超过1.47万亿元。据有关部门披露,社保基金自2001年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8.37%,企业年金自2007年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57%。公募基金作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的主要管理者,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显然,公募基金在养老金的管理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必将成为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
有业内人士指出,
“我们觉得是因为公募基金全面借鉴了境外制度的规范,是金融行业里监管最严格的行业。
公募基金的制度核心是基金法,与基金法配套的一系列信息披露、托管制度、投资者资金安全的销售机制,都是公募基金的优势。公募基金不刚性兑付、不保本保底,因此公募基金发展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事件。”
此外,资金安全性的问题在国内受到了更高的重视。
“不同于现在市场上其他的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自有财产,不进入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负债表,基金管理人经营出现问题不影响持有人权益,投资者资产是不会受到伤害的。
此外,公募基金与托管人的受托关系,在中国是高于国外的。国外没有连带责任,但在中国如果管理人出了问题,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进行监督,复核基金净值,托管人具有赔付责任,进一步保障持有人权益。”
收益或超银行存款百倍
《指引》中指出,养老目标基金应当采用定期开放的运作方式或设置投资人最短持有期限,与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匹配。养老目标基金定期开放的封闭运作期或投资人最短持有期限,应当不短于1年。
可以看出,养老目标基金为满足养老资金理财需求,是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历史数据来看,其实长期持有比起短期投机收益回报更高。数据显示,自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到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16.5%,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0.5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7.2%,超过现行3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约4.4个百分点。
某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但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目前来看,好像并未享受到这么好的收益。因为销售渠道鼓励投资者买新基金,投资者也拿不住长线。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倡导税收递延,倡导基金公司的定期定投。如果考虑投资期限40年,投资银行存款与投资股票基金相比,到期后收益相差100倍。所以,我们希望强调权益投资在养老金投资中的重要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