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基金新闻

是什么骚操作 令人民币短线急速升值?

导读:   8月3日,央行放了一条在外人看来不怎么起眼的一条消息:“自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消息公布后,离岸人民币短线急速上涨,瞬间突破6.88、6.87、6.86、6.85、6.84、

  8月3日,央行放了一条在外人看来不怎么起眼的一条消息:“自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消息公布后,离岸人民币短线急速上涨,瞬间突破6.88、6.87、6.86、6.85、6.84、6.83六道关口,较日内低点上涨近800点。

  1、远期售汇是什么

  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要先从远期售汇业务说起。

  A企业主营进口业务,以美元结算。4月份,同外商谈妥,签订了10万美元的购货合同,预计6个月之后货到付款。

  在当下的行情下,这种操作可能是有问题的。合同上的10万美元价款锚定不变,但是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在跌。4月份签合同的时候,汇率是6.3,换算成人民币是63万;等到了交货的时候,人民币跌到了6.8,企业需要实际支付68万元的价款。平白多了5万元,企业自然不乐意。

  那能不能设法规避企业的汇率风险呢?办法还是有的。这就是远期售汇业务。

  于是A企业找到了银行,同银行签订了一个远期售汇业务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是,约定汇率为6.32,6个月之后,无论汇率是多少,银行都必须以6.32的汇率向A企业卖出10万美元。

  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赌:如果汇率跌到了6.8,企业不需要花68万人民币去购买10万美元,只需要63.2万;如果汇率涨了到了6.1,企业还是要花63.2万去当冤大头买美元……

  这就是远期售汇业务。银行从这个业务中赚取一点手续费。

  2、外汇风险准备金

  这个业务有什么问题?

  汇率是个强政策相关的东西,相对来说容易预期,银行这种专业机构自然也会对此有所把握。合同签订之后,就相当于把汇率风险转嫁给了银行。银行也不能干看着不干活,银行需要立马以当下的汇率买入美元。

  这种远期售汇合同多了,就会产生问题。本来人民币就跌跌不休,又有这么多银行为了满足合同需要大量购入美元,只会助推人民币下跌;人民币越跌,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来抱银行大腿,如此下去,恶性循环,人民币汇率只会一溃千里。

  这可绝不是开玩笑。2018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货值总计14万亿元,我国银行结汇5.9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282亿美元),售汇5.82万亿元人民币(等值9144亿美元),其中有90%都使用了远期结售汇来规避汇率风险。这么体量的外汇交易,对汇率的冲击不能无视。

  这时候,央妈坐不住了。央妈说,你们搞远期售汇合同,没问题,但是要交准备金,比如上月签了1亿美元的合同,那么下月就要上交2000万美元的外汇风险准备金。

  准备金是没利息的……

  无论这笔准备金是拆借来的,还是自有资金,对银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负担。所以这个规定一出,要么银行主动缩减远期购汇业务,要么将这一笔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无论是那种结果,都会影响远期购汇规模。远期购汇业务收了,就不会加剧汇率的恶化。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手段只能是扬汤止沸,只是让人民币跌得不要那么快,本质上无法遏制汇率趋势。接下来要看中美两国能不能谈拢。能谈拢,一切都好说;谈不拢,分分钟破7给你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州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资讯标签: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