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会影响我们的很多选择
比如——是喜欢篮球还是高尔夫?是喜欢辛辣还是清淡?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讨论什么基金?笔者也是因人而异的。
而年龄,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什么呢?
1、以下笔者描述的生命阶段,是否也曾是你的切身感受——
参加工作之前,你是一名学生,每个月月初,父母会按时寄来一笔生活费。后来参加工作,拿到手的工资不多,周末同事建议说一起聚会吧,你摇摇头搪塞:父母来了,得陪陪他们。
而到如今,银行卡里已经有一笔相当不错的存款,同事聚会成为每月固定的休闲项目,偶尔也到周边城市溜达一圈,但心中的压力并没有减轻:买房的首付其实还差一点,年终奖不知道能不能填上呢
不同的时候,我们肩负不同的责任,有不同的收支烦恼,不同的理财考量。
按年龄层个人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生命周期阶段 | 年龄 | 特点 |
探索期 | 15-24岁 | 学生时代对理财活动的探索 |
建立期 | 25-34岁 | 单身创业时代个人财务的形成期 |
稳定期 | 35-44岁 | 成家立业时代的理财任务 |
维持期 | 45-54岁 | 持续发展时代面临各种考验 |
高原期 | 55-60岁 | 辉煌时代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
退休期 | 60岁以后 | 养老时代稳健投资保住自己的财产 |
抛开具体的细节不谈,笔者觉得人的一生,理财状态与需求有两个主要的变化——
首先,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收入水平是不一样的,年轻时不高、中年增多、退休后减少。
其次,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大,越需要做好风险控制,投资风格更偏保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格里亚尼,曾提出家庭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一般说来,人们在收入较高的工作年龄时进行储蓄,而在退休后进行负储蓄;即为了低收入时期的消费,而在高收入时期储蓄。”
而对于我们需要提早准备的养老理财,因为横跨个人成长的多个阶段,生命周期理论同样需要关注。基于个人风险承受力的变化,美国本土诞生了一种可以匹配到个人生命周期的养老基金:目标日期基金。该类基金多以退休日期命名,比如××2030基金,就是针对2030年前后退休的人设立的基金。
3、目标日期基金如何匹配到人的生命周期?
以美国Vanguard旗下的目标日期基金为例,它基于人力资本的假设(即越年轻越能承受风险,年轻时应大比例投资权益资产;而随着年龄增大,该权益类资产比例应该逐步降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具体的投资策略是——
40岁以前,个人的金融资产中权益类资产比例维持在90%;
40岁-72岁间,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从90%逐步下滑; 截至65岁退休时,权益类资产比例下滑至50%;
在65-72岁时,权益类资产比例则由50%进一步下滑至30%;
72岁以后,权益类资产比例稳定维持在30%。
没错,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这一类基金的投资越来越保守。
目标日期基金在美国本土大受欢迎。
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2016年间,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规模由710亿美元增长超11倍至88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8%。目标日期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上,养老金账户持有比例高达88%-90%。为个人养老金投资需求量身定做的目标日期基金,最终成为了美国养老金制度下的主要受益者。
4、生命周期理论和海外经验告诉我们:养老理财不可盲目,正确的生命阶段应该做正确的资产匹配。
根据《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我国新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其重要形式之一就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对于养老资产配置存在盲区的朋友,即将上线的目标日期基金,或许能够让你多一份安心。
春生夏长,东升西落,我们感受生命永无止境的循环。
但于自身而言,这条生命的周期路每个人都只能走一次。正因为人生不会回头,我们向前的每一个选择都尤为重要。对于养老理财,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