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盘在连续放量大涨3天放出4928亿巨量后,各大指数又连跌3天。
但是,反弹的成果犹在。上证指数连续6天站在20天线2815点、五周均线2832点之上,深成指和中小板也站在五周均线之上,唯创业板与五周均线相平,总体处于多头市场状态。
四指数连跌3天,也与市场热点的迅速转换有关。最令人瞩目的是,久违的低价股群体站上“新风口”,狂掀涨停潮。导致了股价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存量资金纷纷从高价股往低价股进行大转移,低价股群体连续多日呈现大暴发。
低价股暴涨呈现强烈赚钱效应
据笔者统计,从6月下旬以来,连续涨停、股价暴涨的低价股有:通常丽星10天8个板,从5.13—11.88元,涨幅131.6%;斯太尔元连续8个涨停,从2.75—6.16元,涨幅高达124%;猛狮科技7天5个涨停,从6.7—12.45元,涨幅高达86%;西安饮食6天5连板,从3.48—6.30元,涨幅81%;欣龙控股6连板,从3.61—6.48元,涨幅79.5%;天成控股5连扳,从2.98—4.94元,涨幅高达65.8%;南宁百货3连板,从4.03—5.7元,涨幅41.4%;深中华3连板、华塑控股3连板、津劝业2连板、天津松江2连扳、中葡股份2连板。西藏天路和重庆路桥虽然只有2个板和1个板,但每天大涨,累计涨幅高达53%和42%。
一个板块有如此众多的持续的涨停潮,是以往所未见的。尤其是本周四,61只涨停股中有46只是5元以下的低价股。截止周五,有1个板或者没有涨停板却连续大涨的低价股,不计其数,普遍涨幅在20%左右,低价股的赚钱效应十分明显。
若打开所有的低价股的K线图,呈现出“熊抬头”的即将启涨的态势。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强烈关注。
低价股为何出其不意站上风口?
第一、许多低价股因被舆论误导所“错杀”。较长时间以来,市场流行一种舆论:“今后中国股市将会向港股看齐,股价高的股如腾讯等,可以涨到几百元;股价低的股,将一文不值,可以跌到几角几分,成为‘仙股’。”
我认为,这是严重的误导。香港股市几角几分的“仙股”,基本上是盘子超大,没有主业、没有业绩、没多少净资产,只有些早已停产的破厂房,是只在写字楼租几间办公室,做点小生意的皮包公司。而A股中的绝大多数低价股是国企,盈利尚可,净资产较高,拥有主业、土地、厂房等众多资产。其中也有不少估值只有20倍以下市盈率、甚至4倍市盈率的绩优股。绝大多数低价股的股价和市值,已经远远低于重置这个企业的成本,自然受到产业资本的青睐。
第二、低价股持续下跌已久未出现过反弹。无论是2017年的“炒大、炒优、炒白(马)”,还是2018年的“炒新、炒高、炒科”,低价股始终成为市场抛弃的对象,一跌再跌。其股价不仅低于2015年股灾流动性枯竭时国家队从跌停板上买入的最低价,而且比2014年1849点时的股价还要低。可以说,大多数低价股是严重超跌,已跌出了价值。
第三、低价股中多数是中小盘、低市值、离上方套牢盘位置甚远的股。在市场整体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机构和游资只要花较小的资金,就可轻松地将一只低价股打出2连扳,制造赚钱效应,从而在“白色恐怖”中开辟“红色根据地”;在市场最薄弱的环节,在普遍被人遗忘的角落,快速打出一片新天地。可以说,近期主力机构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声东击西的战略大转移。
第四、低价股一旦启动,市场有强烈的赚钱效应和追涨效应。因为中国1.4亿投资者中,85%以上是资金量只有10万元的散户,低价股是他们的“最爱”。
同时,对在2691—2915点的反弹行情中的割肉者、踏空者和场外新增资金来说,容易对2900点指数的位置产生恐高心理,而去买超跌的、远远落后于指数的低价股,无疑心理更平衡,并且更容易获利。
低价股崛起符合最新政策导向
符合第一个政策导向是:要让股市回归正常轨道。
前期,央行行长、发改委主任、证监会负责人,以及权威媒体都反复强调:“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当前A股处于历史最低估值”,“A股出现了众多积极因素”,“要尽快让中国股市回归到正常轨道”。
据此,市场的机构、游资和投资者认为,A股要回到正常轨道,就必须从基础做起,从底层做起,通过低价股的推升来抬高中价股、乃至整个A股的价值中枢。唯此,才能扭转股市的危局,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吸引场外新增资金入市。
这是主力机构的惯用做法。回顾历次股市危机,每一次走出低迷、爆发较大的行情,市场都喊出“消灭5元以下股票”的口号,通过低价股行情把整个市场推动起来。
尤其是2014年6月在2200点启动的行情,只用了2个多月,就消灭了5元以下股票。到了12月底的3234点收盘,就基本消灭了10元以下的股票。随后便出现了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
符合另一个政策导向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视频会议,对下半年国资国企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
会议明确强调:“企业集团要切实担负起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上市公司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要支持上市公司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亏损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并购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资源等方式,实现价值提升。”“要通过并购重组,把国有资本的做强做优、保值增值”。
无论是要求加强市值管理,还是要求亏损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或是把国企做大做强,最新的政策指向均直接指向国企低价股。
7月26日,国务院宣布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任组长、国务委员王勇任副组长。
国务院的这个重要决定,守卫国有资产不致流失、保值增值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国企混改和市值管理、把国资做大做强的重大信号。因此,近期低价股群体崛起的主流,是国资国企改革股,尤其是被中央列为“国改综合试验区”的上海和深圳两市的低价国资股。
因此,本轮低价股的崛起,不像以往那样“凡低皆炒”,而是围绕着政策性题材,有所侧重,如股权转让、大股东增持、产业资本举牌、要符合国资改革(包括民企的并购重组)的条件、有转型升级的预期,来进行运作。这不仅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意愿,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使低价股行情具有较长的持续性。
对低价股行情要转变监管理念
对监管层而言,需要对低价股行情转变监管理念。此前一两年,低价股连续暴跌,股价普遍跌掉50%—80%,个别的跌掉90%,但监管层从来没有要求这些股“特停”,认为股价下跌是市场行为,监管层不予干预。
既然如此,而今当2—5元的超跌低价股刚刚启动,一些有股权转让等题材的低价股出现了连续涨停,股价仍然是低价,仍然超跌,并不离谱,监管层保护刚刚恢复的投资者的热情,对其上涨,也同样应视为市场行为,没有理由动辄对其“特停”来加以干预。
因为,A股已有的涨跌停板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警示了风险。就没必要再多“特停”一举,有违规则该查就查。回顾美国、欧洲各国、日本股市,从来没有因股价上涨了百分之几十,就宣布“特停”的做法。在这一点上,监管层只管涨不管跌,监管依据是什么?为何不强调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呢?
对市场的机构和投资者来说,我认为,追捧热门的低价股也应悠着点,多做波段,多换手,多选些股票轮番运筹,尽量把行情拉得更长。
对于本轮反弹行情如何看?我的观点是:经过了7月11日和20日两次探底2752点和2753点,以及随后的3根放量的中大阳线、连续6天站在五周均线之上,可以确认7月6日的2691点,将成为中期性质的政策底、估值底和市场底。
(原标题:低价股为何能站上“风口”)